本書分為上下兩編,其中上編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俞平伯的學術經歷”,收入文章14篇;第二部分是“俞平伯與友朋的交往”,收入文章15篇,均為多年來陸續(xù)寫作的,其中大部分曾在報刊上發(fā)表過。下編是《俞平伯〈紅樓夢〉研究年譜》,從1912年俞平伯開始讀《紅樓夢》起,直至他去世之前,他與《紅樓夢》的瓜葛,一直沒有中斷。他在彌留之際,仍然惦記著要寫長文章,重新評價高鶚續(xù)書的功績。1954年,他因為紅學觀點的分歧,受到批判。當時,批判的調子逐步升級,政治帽子滿天飛。許多從舊社會生活過來的老學者,配合政治運動,也說了一些過頭話。這都是當時的政治運動造成的,是可以理解與諒解的。《俞平伯〈紅樓夢〉研究年譜》中根據(jù)當時報刊發(fā)表的文章,摘錄了一點學者們的批判觀點,借以留下歷史的真實。讓我們記取歷史的教訓,引以為戒,讓有違“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學術方針的事件不再重演,正是我們所期待的。經歷了1954年的批判和“文革”運動的磨礪,俞平伯的學術觀點發(fā)生了很大變化。晚年,他對紅學的思考更加理性、客觀。對紅學界爭論的問題,不盲從,不隨大流,始終堅持自己的獨立見解。他學術思想的進步,在《俞平伯〈紅樓夢〉研究年譜》中清晰地體現(xiàn)出來。俞平伯先生去世后的二十余年間,他的《紅樓夢辨》《紅樓夢研究》以及紅學隨筆等,被各家出版社反復出版,說明他的著作不僅有讀者,而且有學術參考價值。筆者在《俞平伯〈紅樓夢〉研究年譜》的末尾,補入了《逝世以后出版的俞平伯紅學論著》和《逝世以后出版的部分研究俞平伯論著及紀念活動》部分,可供讀者和研究者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