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自然地理而言,今天的晉城是黃土高原與華北平原的分界線,從地理形勢看晉城由太岳、中條、王屋、太行四山由西、南、東三面環(huán)繞,在它的北面雖無大山阻隔,然由西向東又有太岳、太行兩山支脈,即東塢嶺、巨駿山、柏尖山、丹朱嶺、仙公山、羊頭山、韓王山、郎公山、秦嶺、寶應山、關嶺山等中低山呈弧形盤結。由此可知,歷史以來的晉城,本來就是一個獨立的地理板塊。就行政建制而論,秦漢至魏晉隸屬于上黨和河東郡,到北魏有了獨立的建制,當時稱建州,到了隋代正式稱澤州。唐稱晉城,其后名稱又不斷有變化,到了明代又改回澤州。澤州縣四面環(huán)山,境內又是萬山林立,然自古以來是西入陜西,東向河北,北進太原,南出河南的通道,有四通八達、紛繁細密的交通線。《舊志》稱:太行為天下之脊,而澤州諸峰特起,為太行總會。特別是它南面有太行絕巘,絕巘中有自晉陽爭懷、孟、河東趨汴洛的天然孔道。由此造成它不可取代的歷史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