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東方國家的變革》從幾個國家的“道路選擇”著眼,反映近代東方政治發(fā)展道路的特殊性,探究近代東方社會的多樣性。《近代東方國家的變革》的重點內容為:第一部分“舊政治體系的危機”,從奧斯曼帝國的衰落、晚清中國的危機、日本幕府政治的末路、印度本土政權的瓦解看東方國家歷史演進的總趨勢,在對照中看“衰落”或“危機”的根源所在。涉及的問題包括:地緣政治與帝國體制的弱點、外患沖擊與王朝周期性內亂的雙重困境、權力角逐與體制矛盾、殖民化的典型性。第二部分“西方影響下的改革”,內容是奧斯曼帝國從“坦齊馬特”到帝國的兩次憲政,日本明治維新時期的“文明開化”,晚清從戊戌變法到預備立憲,英國主導下的印度變革。涉及的問題包括:奧斯曼帝國改革年代的社會開放與政治倒退、日本“西化”的成功范例、晚清權貴集權與自我改革的矛盾沖突、英國的治理與印度的覺醒等。第三部分“政治轉型的不同態(tài)勢”,涉及的問題包括:日本自由民權運動的興起和政黨內閣、奧斯曼帝國的瓦解和土耳其的新生、清帝退位與中華民國建立、印度地方管理遇到的挑戰(zhàn)和英國統治政策調整等。第四部分“方向不明的政治航船”,重點勾勒20世紀20年代和20年代末東方國家的動態(tài)。在中東地區(qū),首先是“一戰(zhàn)”后的分化:土耳其的凱末爾改革、英國和法國在中東的委任統治、阿拉伯國家的陸續(xù)建立;在中國,是南京國民政府的北伐和統一,革命與內戰(zhàn)交織中的變革抉擇;在日本,是兩次護憲運動、政黨政治終結和軍國主義出現;在印度,有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20世紀20年代國大黨和穆斯林聯盟的反英抗爭。這一時期東方國家的“未來”有很大的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