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哲學中國哲學先秦儒墨關系研究

先秦儒墨關系研究

先秦儒墨關系研究

定 價:¥28.00

作 者: 孔德立
出版社: 學習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514708820 出版時間: 2019-03-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200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先秦儒家代表春秋時期以來的精英階層思想,墨家代表戰(zhàn)國時期一般社會階層的思想。墨子學于儒家,又不滿儒家的仁愛等主張,遂展開對儒家的批判。孟子與荀子站在儒家仁義的核心價值立場上,對墨子“非儒”進行了回應。孟子重點批判了墨家的兼愛學說,又對墨學有所吸收,融入其性善論與仁政學說中;荀子側重批評墨家的節(jié)葬與非樂學說,重點闡發(fā)了禮治思想。墨家與儒家后來“窮”“達”的根本原因,在于儒家在堅持思想主體性的同時,善于根據(jù)時代需要回擊異端的批判,又可以吸收包括異端在內的思想學說。先秦儒墨的思想糾葛,使得墨學精華皆入于儒?!断惹厝迥P系研究》揭示了影響孔子、孟子、荀子之間思想的變遷的墨學因素,這有助于澄清先秦儒家與墨家思想的演進歷程,進而把握早期儒家與墨家思想的發(fā)展脈絡。先秦儒墨關系史是精英思想與社會思想的互動與交融,構成了古代“精神覺醒”時期思想史發(fā)展的主線,開創(chuàng)了中國文化包容傳承創(chuàng)新之路。

作者簡介

  孔德立,男,1974年10月出生于山東曲阜,孔子第77代孫,南京大學歷史學博士,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博士后,現(xiàn)任北京交通大學人文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學院黨委委員、文化教育中心主任、黨支部書記,兼任國際儒學聯(lián)合會秘書處特聘專家、中華孔子學會副秘書長,世界孔子后裔聯(lián)誼總會副秘書長,孔子世家譜常態(tài)化續(xù)修工作協(xié)會副秘書長,中華孔子學會孔子后裔儒學促進委員會秘書長,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大學素質教育研究分會常務理事,中國孟子研究院特聘專家、學術委員,山東省高端儒學研究人才“尼山學者”,濟寧干部政德教育學院兼職教授等職務。主要從事孔子、儒學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教學與研究。在《哲學研究》《光明日報》《南京大學學報》《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等刊物發(fā)表論文40余篇,出版專著6部。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北京市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特別資助項目等多項課題研究。曾應邀赴香港、澳門、臺灣、新加坡、法國、日本、泰國、越南等地參加國際學術會議、訪問與演講,曾應邀為教育部國培計劃、交通部黨校、中國保利集團、深圳海事局、諾言財富、運城永濟農商銀行等單位進行傳統(tǒng)文化培訓,多次承擔黨政干部、企事業(yè)單位、社會團體的專項教學任務等。

圖書目錄

目 錄

緒 論 …………………………………………………………………… ( 1 )

一、問題的提出……………………………………………………… ( 2 )

二、研究現(xiàn)狀………………………………………………………… ( 4 )

上篇 綜合研究

第一章 先秦諸子的起源與儒墨異途………………………………… ( 15 )

第一節(jié) 精神覺醒時期的先秦諸子………………………………… ( 15 )

第二節(jié) 從繼承傳統(tǒng)與關注現(xiàn)實看諸子的起源…………………… ( 20 )

第三節(jié) 從天道到人道的思想發(fā)展看儒墨異途…………………… ( 30 )

第二章 儒家的興起與重建禮儀之道的努力………………………… ( 38 )

第一節(jié) 孔子建立禮儀之道的努力………………………………… ( 38 )

第二節(jié) “七十子”與儒家傳統(tǒng)的初步形成… …………………… ( 44 )

第三章 墨家的崛起及主要學說……………………………………… ( 53 )

第一節(jié) 儒家學說是墨家的重要思想來源………………………… ( 53 )

第二節(jié) 墨子與墨家的主張………………………………………… ( 56 )

2 先秦儒墨關系研究

第四章 墨子非儒與孟子辟墨………………………………………… ( 76 )

第一節(jié) 墨孟的天命鬼神觀…………………………………………( 77 )

第二節(jié) 墨孟的喪葬與禮樂觀……………………………………… ( 81 )

第三節(jié) 墨孟的命運觀……………………………………………… ( 84 )

第四節(jié) 墨孟的論辯術與社會責任………………………………… ( 87 )

第五節(jié) 墨孟的賢人觀……………………………………………… ( 89 )

第五章 荀子辟墨與儒學的新發(fā)展…………………………………… ( 93 )

第一節(jié) 荀子辟墨…………………………………………………… ( 93 )

第二節(jié) 荀子對墨子思想的吸收…………………………………… ( 98 )

下篇 專題研究

第六章 從“和”“同”關系看先秦儒墨政治學的演進…………… ( 103 )

第一節(jié) 棄同求和:西周到春秋時期政治學的演進……………… ( 103 )

第二節(jié) 和而不同:孔子的協(xié)調政治論…………………………… ( 106 )

第三節(jié) 尚同:墨子的服從政治學………………………………… ( 108 )

第四節(jié) 子思的“和”“同”思想… ……………………………… ( 112 )

第五節(jié) 人性之“同”與政治之“和”:孟、荀的政治學… …… ( 113 )

第七章 “神道”何以“設教”— 先秦儒墨的宗教思想… ……… ( 118 )

第一節(jié) 從“神道設教”到“人道教化”… ……………………… ( 119 )

第二節(jié) 孔子以“人道”為核心的“神道設教”… ……………… ( 123 )

第三節(jié) 墨子的神道設教思想……………………………………… ( 130 )

第四節(jié) 子思的“神道設教”思想………………………………… ( 137 )

目 錄 3

第八章 先秦儒墨倫理思想比較研究………………………………… ( 142 )

第一節(jié) 儒家以仁為核心、以禮為體系的倫理學說……………… ( 142 )

第二節(jié) 墨子的兼愛倫理學………………………………………… ( 145 )

第三節(jié) 見善如不及:孟子之善根于心…………………………… ( 148 )

第四節(jié) 禮以經綸、學以明理:荀子的倫理學…………………… ( 150 )

余 論…………………………………………………………………… ( 159 )

附 錄…………………………………………………………………… ( 163 )

參考文獻………………………………………………………………… ( 169 )

索 引…………………………………………………………………… ( 178 )

后 記…………………………………………………………………… ( 183 )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m.shuitoufair.cn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