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以民國初期中學國文教科書外國翻譯作品為研究對象。全書圍繞“追本溯源”“宏大敘事”“洞幽知微”“研究教學”四個方面展開?!白繁舅菰础?,是抓住外國翻譯作品和外國翻譯文學首次入選中學國文教科書的關鍵事件,不僅呈現(xiàn)首次編選時教科書外國翻譯作品及文學的面貌,還力圖勾勒面貌背后的發(fā)生動因?!昂甏髷⑹隆?,是對這一時期中學國文教科書外國翻譯作品展開整體的掃描,同時也能刻畫出當時各個出版社所編教科書中外國翻譯作品的多元豐富面貌,并能夠討論教育思潮、課程文件等外部因素與教科書選文的互動關系。“洞幽知微”,是從選文內部觀察其如何從社會文本轉變?yōu)榻虒W文本,研究者擷取凡爾納的冒險小說《十五小豪杰》、愛羅先珂童話《魚的悲哀》、安徒生散文《堡寨上的風景》為個案,從選文編制細部觀察其如何從社會文本轉變?yōu)榻虒W文本,民國的教科書編者皆非選文理論思辨家和嚴密體系構建者,他們多是選文編寫的實踐家,在細部感受其文字加工處理中的實踐智慧及其編選理念?!把芯拷虒W”則是以“育人”為核心旨歸,闡釋社會文化如何通過教科書選文及研究最終介入學生的個人生活,成為其生命成長的持續(xù)影響因素?!懊駠跗凇薄皣摹弊屛覀兩罡泻裰氐臍v史。在內憂外患的近代中國走向現(xiàn)代化的過程之中,“國文”概念的出現(xiàn),是國家意識萌發(fā)的直接表現(xiàn)。教科書就像是一個社會的理想寄托,不論是國家權力機構還是知識精英階層,都力圖通過這種形式塑造理想國民,利用教科書在學生心中種下知識的種子,培育道德的萌芽?!巴鈬g作品”則需要在中國現(xiàn)代化的背景下,這類選文的獨特價值和意義。在漫長的異域旅行中,外國文學作品經由譯者、編者、讀者的加工闡釋,在本土文化中扎根生長,具有混血基因的翻譯選文獲得了中國文學的身份,沉淀在中國人的內心世界。翻譯選文之于現(xiàn)代語文教育,與人的培養(yǎng)相聯(lián)系,也與百年中國精神文化譜系相聯(lián)系,它提供給學生一種新的觀世眼光和審美方式,使文學從傳統(tǒng)的情態(tài)中脫胎而出,走向世界化和現(xiàn)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