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自然科學物理學小眾心理學:我們的內心沖突

小眾心理學:我們的內心沖突

小眾心理學:我們的內心沖突

定 價:¥32.00

作 者: (美)卡倫·霍妮
出版社: 時事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519501808 出版時間: 2018-09-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我們每個人都是“精神病”人。由于內心執(zhí)著在一些虛妄的事情上,導致自己的自我和超我一直在沖突,這些沖突別人不能理解,但自己心知肚明,卻也無能為力。本書匯聚了霍妮的人格理論,它可以幫助我們反省自己,進行自我分析,放下虛假的面具,敞開真實的心靈,直面內心的沖突,消除恐懼與不安全感,進而采取有效的行動,重塑健康的人格。

作者簡介

  卡倫·霍妮(Karen Danielsen Horney, 1885—1952年),醫(yī)學博士,德裔美國心理學家和精神病學家?;裟菔切赂ヂ逡恋轮髁x的主要代表人物,也是社會心理學的較早倡導者之一,被譽為20世紀較重要的精神分析思想家之一,首位偉大的精神分析女權主義者。1885年,卡倫·霍妮出生于德國布蘭肯內茲一個富裕的家庭。她自幼受到父母的冷遇,父母認為她天生愚笨,相貌難看,而對她的哥哥卻十分喜愛,這讓她的童年生活并不快樂?;裟?歲的時候愛上自己的哥哥,她由此遭受了沉重的挫敗和打擊,并患了一場大病。生病期間她對醫(yī)學萌生了興趣,并希望能成為一名醫(yī)生?;裟莸膲粝氆@得了母親的支持,卻遭到父親的強烈反對。1904年,父母離婚,霍妮迫不得已跟隨父親生活。1906年,霍妮考入大學,專攻醫(yī)學。在大學期間,她愛上一名已婚男士。1909年,兩人結婚,并連續(xù)生了三個女兒,但是這段婚姻并不幸福。沒過多久,霍妮的父親和母親相繼去世。1913年,霍妮取得博士學位,此后她的生活不斷地遭受坎坷和打擊,先是丈夫患腦膜炎,生意倒閉,接著她深愛的哥哥患肺炎去世?;裟菀虼嘶忌蠂乐氐囊钟舭Y,絕望之中曾試圖跳海自盡。1926年,霍妮跟丈夫離婚,六年之后,她帶著三個孩子離開德國,去美國發(fā)展,創(chuàng)建了美國精神分析研究所,并親任所長,直到1952年逝世。卡倫·霍妮的經歷對她建立精神分析體系產生了極大的影響。1937年,她撰寫了《我們時代的神經癥人格》,標志著嶄新的精神分析體系誕生;1942年出版的《自我分析》,以及1945年出版的《我們的內心沖突》,則是霍妮對精神分析思想的進一步完善。《我們的內心沖突》是一部偉大的著作,對發(fā)展現(xiàn)代人格心理學及完善精神分析的理論與實踐,都具有非凡的意義。精神分析由弗洛伊德創(chuàng)建,他的精神分析法在西方世界具有獨特和重要的地位。而從這一思想深入發(fā)展之時,便產生了諸多持不同見解的杰出代表性人物,他們對弗洛伊德的正統(tǒng)精神分析學或保留,或質疑,或偏離,或背叛,這樣從不同的全新角度不僅開拓了精神分析的全新的領域,還從各個角度揭示了弗洛伊德思想固有的矛盾和缺陷。其中,卡倫·霍妮的貢獻更為突出,她作為新弗洛伊德學派的代言人,從社會文化的角度對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說做了重大的修正和批判,主要表現(xiàn)在她以文化決定論取代了弗洛伊德的生物決定論。在霍妮之前,人的內心沖突以及由此而產生的一系列神經癥狀一直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而這是心理學的主要課題,更少有人以科學的態(tài)度對之進行縝密細致的研究和分析。關于這點,弗洛伊德認為人的內心沖突是壓抑與被壓抑這兩種力量的抗爭,人的本能是追求滿足。他認為沖突的根源是生物和生理的因素。而霍妮對此卻提出了幾乎截然相反的觀點,她認為沖突發(fā)自于困擾人心的相互矛盾的神經癥傾向,這些傾向的產生不可以單單歸結為個人的偶然體驗,其根源應該是我們生活于其中的特定文化環(huán)境,后者決定著前者的特殊形式。這些內心沖突的根源在于一個人與自己、與他人的關系發(fā)生了紊亂和失調,也就是說,沖突的根源在于人所處的社會文化狀態(tài),與他的社會性而非生物性或動物性相關?;裟菡J為,人的所有矛盾和沖突都不應該孤立他所屬的社會文化環(huán)境。在她看來,弗洛伊德的本能說過于片面和視野狹隘。《我們的內心沖突》是霍妮關于內心沖突的集大成之作,本書給我們提出了很多建設性的指導,而不是像弗洛伊德的那種悲觀主義的決定論。這本論著表現(xiàn)出了更客觀的唯物主義的傾向,而且相較于作者早期的論著,如《我們時代的神經癥人格》《自我分析》,條理更加清晰,理論更加系統(tǒng),除了具有極強的說服力之外,更具有實踐操作意義。本書中作者所呈現(xiàn)出來的信念是:“人只要活著,就可以改變自己并不斷提高自己”,“人有能力和潛在可能性使自己變得更優(yōu)秀……”這些正是作者跨越弗洛伊德的地方,弗洛伊德不相信人的善良及其成長的潛力,對神經癥沖突和治療持悲觀的態(tài)度。然而,霍妮的這點,又暴露出她理論上的薄弱和所提出的解決辦法的局限性?;裟菀庾R到,所有這些沖突的根源來源于社會文化狀況,非個人所能控制;而她卻在理論分析之后輕描淡寫地提出,個人要解決沖突,只需通過自我分析或精神醫(yī)生的幫助便可達到精神的健康和人格的完整,對社會改造卻無提及。然而,既然社會文化條件是沖突的根源,只對個人進行自我改善,又能如何徹底消除內心的沖突呢?在本書中,作者大膽地提出了正統(tǒng)精神分析的保守和局限之處,可后來還是接受了心理治療的傳統(tǒng)應用,這是一大缺憾。盡管如此,但它仍不失為20世紀精神分析運動中偉大的代表作之一。這本書不僅對專業(yè)的心理學工作者有極大的參考和研究價值,對于一般的非專業(yè)的讀者,尤其是青年讀者也具有巨大指導意義,使每一位讀者可以更深刻地認識自己。作者觀點明確,說理清晰詳實,毫不含糊或故弄玄虛,自然通暢。譯者嚴格遵循精神病理學和心理學方面的專業(yè)術語,保留霍妮個人的思想特色和女性心理特征,竭力還原出原文字句的流暢和行文的通俗。相信每一位讀者讀完此書,都能對人的內心活動和矛盾有更準確、更全面的視角,讓自己在面對復雜的心靈探索中找到參照。

圖書目錄

001   第一章  強烈的神經癥沖突

013   第二章  基本的沖突

028   第三章  親近他人

045   第四章  對抗他人

056   第五章  疏遠和回避人

079   第六章  理想化意象

099   第七章  外化作用

117   第八章  假和諧的輔助手段

128   第九章  恐懼

140   第十章  人格衰竭

169   第十一章 絕望

182   第十二章 虐待狂傾向

212   結論   神經癥沖突的解決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m.shuitoufair.cn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