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作為行政法基本范疇的行政行為
一、作為行政法基本范疇的行政行為及其意義解析
二、行政行為的內涵分析與相關范疇的界定
三、行政行為范疇下行政權利、義務、責任的確立
四、結語
第二章 行政行為的概念沖突與選擇確立
一、215年《行政訴訟法》修訂前行政行為概念認識
二、215年《行政訴訟法》修訂前傳統(tǒng)行政行為概念與現(xiàn)實行政實踐的矛盾沖突及分析
三、對行政行為概念的選擇以及修訂《行政訴訟法》的確定
四、《行政訴訟法》修訂后行政行為概念的全新確立
第三章 行政行為的標準與模式分析
一、具體行政行為與抽象行政行為劃分標準
二、具體行政行為模式分析
三、結語
第四章 行政義務及其獨立性研究
一、問題的提出
二、法律義務獨立性的法理分析
三、行政義務獨立性一般意義解讀
四、行政義務非獨立性的現(xiàn)實分析
五、通過義務實現(xiàn)法治——確立行政義務獨立性的意義
第五章 行政行為與民事行為比較研究
一、行政行為與民事行為的含義比較
二、行政行為的單方性與民事行為的雙方性
三、行政委托與民事代理的區(qū)別
四、余論
第六章 行政登記行為比較研究
一、登記疏義
二、行政登記本質考
三、行政許可式登記與行政確認式登記之區(qū)分——以“工商企業(yè)登記”為視角
四、行政監(jiān)督式登記
五、實證分析
第七章 “責令”行政行為性質研究
一、“責令”狀態(tài)下行為的梳理、歸類
二、“責令”狀態(tài)下行為性質分析
三、余論
第八章 行政告知行為的內容、價值與完善
一、我國行政告知的立法及實踐表現(xiàn)
二、行政告知的主要內容
三、行政告知的價值
四、我國行政告知制度的完善
第九章 行政聽證行為的功能、內容與完善
一、行政聽證內涵解析
二、行政聽證的功能
三、行政聽證的內容
四、我國行政聽證制度的完善
第十章 論行政合同的平等性
一、兩大法系國家行政合同的價值本位
二、行政合同平等性的法理分析
三、行政合同平等性的體現(xiàn)及我國對其的立法和司法模式選擇
四、余論
第十一章 論要式行政行為中的“要式”
一、問題的提出
二、“要式”的一般意義
三、“式”的歷史考察
四、行政行為“要式”的效果
第十二章 論非依申請行政不作為
一、問題的提出
二、主動性與否的標準存在悖論以及可能性的解決方法
三、非依申請行政不作為與依申請行政不作為的比較
四、對非依申請行政不作為的法治治理
五、結語
第十三章 行政自由裁量(權)概念的迷思與匡正
一、問題的提出:行政自由裁量權——一個過火的概念
二、行政自由裁量權概念解析與爭論的解釋及對概念的反思
三、行政自由裁量權神話的破滅
四、行政自由裁量權概念消失后理論的改變與制度的轉換
五、結語
第十四章 行政決定的可接受性
一、問題的提出
二、行政決定可接受性的界定
三、行政決定實現(xiàn)可接受性的前提
四、行政決定實現(xiàn)可接受性的途徑
第十五章 行政瑕疵行為的界定與補救
一、行政瑕疵行為內涵界定
二、確立行政瑕疵行為內涵的實證分析與價值認識
三、行政瑕疵行為表象分析
四、對行政瑕疵行為的監(jiān)督與補救
第十六章 行政服務行為契約意義解讀
一、問題的提出
二、從行政管理到行政服務的歷史轉變之背景及必要性
三、行政服務契約論基礎及其特性
四、行政服務契約違反的法律后果
五、行政服務契約性之制度保障
第十七章 行政決定轉化為行政合同研究
一、行政合同的起源與內涵
二、行政決定轉化為行政合同的必要
三、行政決定轉化為行政合同的可能
第十八章 行政許可轉化為行政登記研究
一、源于現(xiàn)實的思考:從快遞業(yè)務經營許可機制談起
二、行政許可轉化為行政登記的必要性
三、行政許可轉化為行政登記的可行性
四、結語
第十九章 行政行為效力內容之邏輯關系
一、行政行為效力內容分析
二、行政行為效力內容的邏輯關系分析
三、結語
第二十章 行政行為效力持續(xù)性理論闡釋及其適用
一、問題的提出
二、行政行為效力及行政行為效力持續(xù)性的概念辨析
三、行政行為效力持續(xù)性存在的理據分析
四、行政行為效力持續(xù)性理論在行政訴訟原告資格中的適用
后 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