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文化與影視文化研究改革開放初期,理論界的學者們在淡化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同時,越來越關注文化的研究,甚至到了言必談文化的地步。這一背景下,筆者當時涉足文化研究是從“永恒的悖論:無網之網——文化范疇發(fā)微”開始的,該成果是筆者1992年夏天,在廣州返回安徽的火車上一氣呵成的。后來,《中國文化研究》的主編閻純德教授推薦了這份成果。繼而,關于文化與電影、電視的共同性論述成為筆者關注的重心。至今仍然有新鮮感的成果是筆者所提出的“影像思維論”。近30年來,該命題仍被高度關注的事實證明了這一判斷。同樣具有重要價值的是筆者對電視文化、影視文化特征以及影視教育形態(tài)等問題的研究。至于電視文化的三種基本類型、電視文化環(huán)境等命題,都是順應媒介發(fā)展態(tài)勢展開的研究項目。關于電視藝術與受眾心理研究從涉足電影到關注電視,從藝術到傳播,大約可以窺見筆者的研究思路。連接藝術和傳播的關鍵點,是從筆者關注受眾命題開始的。最初的思考是以電視接受及受眾心理為對象,并將其置于廣義文化范疇的前提下進行研究與分析的。后續(xù)的研究中,多在電視藝術傳播的現象層面鋪陳思維的路徑,加之有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項目的推動,從傳播的角度倒推對電視藝術的研判,就有了“港產TVB電視劇口語傳播的三類模式及其演變動因”“香港TVB電視劇文本生產模式述要與啟示”等成果。至于對電視節(jié)目及其某些現象的解讀,只是偶爾思之、偶然得之,或僅具有補充的意義和價值,但仍是可以參考的、較為重要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