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讀鄉(xiāng)土文史類著作,除了地方志和地方詩文總集這類大部頭的集體或官方著作外,尤愛這種專題小品類的作品。如吳自牧《夢粱錄》二十卷,記載南宋臨安(今杭州)的郊廟、宮殿、山川、人物、市肆、物產、戶口、風俗、百工、雜戲和寺觀、學校等。稍后,周密著《武林舊事》十卷,根據目睹耳聞和故書雜記,詳述南宋都城杭州之朝廷典禮、山川風俗、市肆經紀、四時節(jié)物、教坊樂部等情況,為了解南宋城市經濟文化和市民生活,以及都城面貌、宮廷禮儀,提供了較豐富的史料。兩書皆以史料豐富見勝。而關于杭州西湖的散文類隨筆集,則首推張岱的《西湖夢尋》五卷。這部著作對西湖勝景自具慧眼,按照西湖總記、北路、西路、中路、南路、外景的空間順序依次寫來,將西湖山水景色、佛教寺院、先賢祭祠等進行了全方位的描述,古今結合,風格清新,文字簡潔,形神兼?zhèn)?,情趣橫生,令人嘆為觀止。與他的另一部《陶庵夢憶》八卷一樣,不但史料真,文字好,而且作者的真正用意是以此來表達故國之思、鄉(xiāng)土之情,抒發(fā)滄桑之感,寄托興亡之嘆。慈溪鄉(xiāng)土散文類的古籍極少,我所見者僅二種。一為《溪上遺聞集錄》十卷、《別錄》二卷,清尹元煒、馮本懷輯,道光二十六年(1846)刻本。作者深感自雍正《慈溪縣志》編刊以來,“邑中文獻,日就荒殘”,于是廣搜博采,編成《老滸山》,“以備一邑掌故,亦使后之修志者有所憑,以為采擇”?!都洝匪d,“皆邑中數千年來名賢事跡”,《別錄》所載,為“山川古跡一切興廢及諸變異事”。光緒《慈溪縣志》編纂時,大量引錄此書,功不可沒。另一種為《半讀書屋筆談》。作者為滸山人沈貞。沈貞是道光二十年八月廿一日(1840年9月16日)勝山抗英取得勝利的重要參與者和指揮者。這場戰(zhàn)斗將英國武裝雙桅帆船“風鳶”號全部擒獲(擊斃1人,俘虜23人),充分顯示了三北人民保衛(wèi)鄉(xiāng)土的意志和力量,大大振奮了沿海軍民誓死殺敵的信心和決心。他寫的這部《半讀書屋筆談》,對三北天文、地理、歷史、文藝、怪異頗多記述,是一部重要的鄉(xiāng)土文獻?!白阒鶜v川涂幽秀,狀其勝跡;旁及星歷、卜筮、神仙元化之事;俯覽蟲、魚、鳥、獸、草木;瑣細詭異,無不因源竟委,窮其理之所極?!比珪菜木?,光緒《余姚縣志》和民國《余姚六倉志》多有征引。我只在南京圖書館古籍部找到一部殘本,僅存一卷,且與《半讀書屋詩存》合訂成單薄的一冊。歲月無情,百年之間,文獻零落散佚,令人嘆惜。說起滸山的方志文史類著作,至今也不超過五種。道光十一年(1831)《滸山志》八卷,高果、沈煜編撰。兩人為保存一鄉(xiāng)之文獻,“求之圖譜志籍,參之故老遺聞,踏之荒麓閭巷”,數易其稿,歷時十載,終成此志,嘉惠鄉(xiāng)梓,自不待言。20世紀90年代,編纂《滸山鎮(zhèn)志》,雖未公開出版,但也保存了大量史料。2004年,為紀念滸山成為慈溪縣城50周年,我與胡岳鵬先生合作主編《滸山風情》,目的也是為了給這座城市留下一點文字,記錄來自民間的感情與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