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譯本前言(段保良)
《政治觀念史》總序
附錄一 沃格林的《政治觀念史》導言
英文版編者導言
導言 精神的解體
第一部分 從亞歷山大到阿克提烏姆戰(zhàn)役
第一章 亞歷山大
一 馬其頓
二 奧林匹亞斯:上帝之子
三 征服
四 帝國統(tǒng)治權的要素
五 和諧:帝國的人民
第二章 早期廊下派
一 平等:在母權崇拜中的起源
二 平等:神性本體的平等火花
三 世界城邦
四 道德人格的演化
五 責任概念
六 皇帝的孤獨
第三章 希臘化的王權
一 希臘化:“黑暗時代”問題
二 神圣王權
三 “活的法”: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
四 狄奧托格尼斯
五 厄克方圖
六 救主國王
第四章 以色列
一 以色列的歷史地位
二 約的概念
三 原生民主和次生民主
四 作為民族性格之根源的約
五 王族和先知的興起
六 律法
七 品行的合理性:清教主義
八 終末論情緒的演化
九 《第二以賽亞》:主的受難仆人
十 受難仆人與基督
第五章 帝國之命運——《但以理書》與波里比烏斯
一 帝國諸范疇
二 《但以理書》:帝國的次第
三 對命運的經驗
四 帝國的宿命和權威
五 世界史的觀念 0
六 循環(huán)
七 三元政體:羅馬成功的真正原因
八 “共同智慧”:觀念的象形文字用法
第六章 西塞羅
一 野蠻和文藝復興
二 成功
三 帕奈提奧斯的遺產
四 羅馬:世界城邦
五 政府神話
六 法律神話
七 西塞羅的結局
第七章 黃金時代
一 凱撒
二 安齊拉銘文
三 《牧歌》第四首:安東尼和克婁巴特拉
四 《埃涅阿斯紀》:特洛伊的勝利
五 特洛伊神話及高盧人和法蘭克人
第二部分 基督教與羅馬
第一章 基督教的興起
一 問題:紀元意識
二 耶穌
三 基督教共同體的異象構造
四 保羅教團
第二章 基督教與諸民族
一 保羅的困難
二 民族內核
三 約翰派基督教
四 巫域民族
第三章 皇帝
一 問題:帝國的東方化
二 羅馬的遺產
三 東方的影響
第四章 法律
一 希臘的遺產
二 羅馬的法律理論
三 基督教的法律理論
第五章 圣奧古斯丁
一 其人
二 時勢
三 符號的歷史
四 上帝之城
五 共和國理論
六 世俗歷史:歐若西烏斯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