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科學家學術成長資料采集工程簡介
總序一 韓啟德
總序二 白春禮
總序三 周濟
序一 杜祥琬
序二 我的父親周毓麟 周鳳明
導 言 1
第一章 平凡少年的懵懂童年 9
沒有家傳的“數(shù)學之家”9
從私塾到青華中小學14
懵懂學童的業(yè)余愛好16
買書成癡19
第二章 弄堂里走出來的小數(shù)學家 22
險些輟學22
生機勃勃的大同附中24
發(fā)明幾何新定理29
第三章 大同大學的“劉關張” 32
一心學數(shù)學32
頗有特色的大同大學理學院33
同進同出的“劉關張”36
第四章 頗有前途的職位——圖書管理員 41
畢業(yè)即失業(yè)41
在南京臨時大學43
偶遇恩師陳省身46
圖書管理員51
拓撲學新秀55
月明花朝 永以為好58
第五章 從清華到北大 61
不愿意去臺灣也不愿意當中學教員61
工字廳的年輕夫妻64
“地球上不能處處有和風!”70
院系調整到北大73
“數(shù)學要有用”76
第六章 在俄專學習 80
為國家立志研究計算數(shù)學80
老周的尷尬85
第七章 負笈莫斯科大學 88
一言定專業(yè)88
比導師還大一歲90
有效率的學習 有效率的生活92
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96
杰出成果——滲流方程研究99
優(yōu)秀論文 103
五色記憶 105
第八章 重歸燕園113
被北大“截走” 113
領路人和奠基者 114
充滿智慧和創(chuàng)新的課程 116
悉心培養(yǎng) 璀璨弟子 119
一本重要講義 123
在政治運動間歇的緊張工作 125
第九章 獻身核武器研究131
重大轉折的一天 131
割舍和犧牲 133
難忘“九次計算” 137
人為粘性消去法 141
組織核武器設計早期數(shù)學研究工作 145
和眾多科學家一起工作 149
第十章 傾力大型科學計算156
同錢學森先生探討數(shù)值模擬問題 156
分區(qū)迭代收斂問題 159
研究計算機字長與速度、內存匹配關系 161
網絡平均短程與網絡乘積問題 163
第十一章 蹉跎歲月 心有一燭165
風雨如晦 165
故交含冤 167
潛心科研 自甘平淡 169
倉促搬遷三線 174
“出差”北京二十年 177
搬遷曲折 心生疲憊 181
第十二章 開辟基礎研究新領域187
九所的“四人幫” 187
六十歲再創(chuàng)輝煌 189
研究成果噴涌而出 192
推動研究生教育和學科建設 194
“我們的好會長” 195
與恩師再結緣 199
第十三章 甘苦自知 人淡如菊203
數(shù)學打造生活 203
亦師亦友 206
“原來是搞原子彈的!” 209
大家風范 如沐春風 210
結 語214
附錄一 周毓麟年表222
附錄二 周毓麟主要論著目錄250
參考文獻253
后記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