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難治性貧血”概念的提出已有八十年了,但醫(yī)學界對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的了解尚不深入。我國在這方面起步更晚,1979年郝玉書教授首次在國內介紹了 MDS(當時稱“白血病前期”),在楊崇禮教授和郝玉書教授的領銜下,我國在 20世紀 80年代開啟了 MDS的相關研究。中國醫(yī)學科學院血液病醫(yī)院(血液學研究所)率先在國內成立了第 1個“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診療中心”,并于 2008年由國際 MDS基金會授予“MDS卓越中心(MDS Center of Excellent)”稱號。這本圖書的編寫結合文獻和編者對 MDS的理解,突出了以下幾個特點:其一,重點對我國血液科醫(yī)師對 MDS理解存在的可能“誤區(qū)”,如“dysplasia”的含義、“MDS是一種髓系腫瘤”同時又是“一種骨髓衰竭性疾病”等問題進行了闡釋;其二,隨著 2代測序技術在臨床的應用,對 MDS的基因突變譜系的研究得出了解析,圍繞基因突變作為單克隆造血分子標志,近年關于 MDS的診斷與分型有了長足的進步,但也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據此,對新近提出的“CHIP”“CCUS”等新概念,以及“MDS診斷標準”的更新、“WHO(2016)MDS診斷標準”“基因突變與 MDS預后”“基因突變與療效預測”和“MDS分子靶向治療臨床試驗”等進展作了悉數介紹;其三,關于治療,強調了“規(guī)范”二字。由于本人知識有限,“觀點”選擇上也不可避免地局限于個人對 MDS的理解而帶來的偏頗,文字表述也可能不盡準確瑧善,敬請讀者斧正。肖志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