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時代,范蠡從老師計然處學到“上富其國,下富其家”的商業(yè)之道,并且將這套商業(yè)哲學運用到幫助勾踐復仇滅吳的實踐中。他和文種在這一過程中結下了深厚的兄弟情誼,而和美女西施的一段旖旎戀情,蕩氣回腸,傳為千古佳話。 功成身退之后,范蠡改名鴟夷子皮,來到齊國經商,繼續(xù)實踐他的商業(yè)哲學。很快,他積累了千金之富,被齊人推舉為“卿相”。范蠡由此感嘆“居家則致千金,居官則至卿相,不詳”,散盡家產,來到陶邑,易名陶朱,并遇到了他一生的競爭對手,也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另一位商業(yè)奇才端木子貢。 在陶朱公的一生中,三次積攢了千金之富,又三次散盡家財。他將經商從“聚財”的功利境界提升到“散財”的哲學境界,使得商業(yè)經營成為“陶朱事業(yè)”,被司馬遷推崇為“富而行德”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