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中對《資本論》研究對象、研究方法、邏輯起點、邏輯結構都提出了不同于以往的解讀。 根據《資本論》的邏輯、理論體系和研究內容以及馬克思的論述,作者提出《資本論》真實的研究對象是資本主義生產主體,包括以企業(yè)法人為主導的社會經濟基本單位——微觀生產主體和微觀生產主體總和構成的宏觀生產主體。生產關系是《資本論》的研究視角,這種研究對象與研究視角的地位和關系類似于自然科學經典物理學中宏觀物體與力的地位和關系。雖然《資本論》從資本主義社會生產主體要素的表現形式商品開始,但是《資本論》真實的邏輯出發(fā)點不是商品,而是資本主義微觀生產主體。 作者提出《資本論》三卷的邏輯結構是:第一卷考察以單個資本為基礎建立起來的資本主義社會微觀生產主體的內在矛盾及其發(fā)展趨勢,第二卷承上啟下,分析資本主義微觀與宏觀生產主體之間矛盾及其發(fā)展趨勢,第三卷研究資本主義宏觀生產主體的內在矛盾及其發(fā)展趨勢。 本書的觀點反映出現實性、時代性,使歷史唯物主義和馬克思主義學說更加接地氣。本書的研究不僅能夠為科學社會主義,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更為堅實的理論支撐,而且對推動馬克思主義現實研究和理論創(chuàng)新,對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都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有利于大學生理解和接受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樹立共產主義理想,堅定共產主義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