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露生,因出生在四川瀘州,便取名瀘生;孩提時回了原籍江蘇海門入學,冠歲后則落戶浙江東陽,認作家鄉(xiāng),并感恩“陽光雨露沭浴”,遂以諧音改瀘為露。后來雖覺欠妥,但尋思再改回也不好,于是征得父母首肯,即沿用此名,匆匆至今。小時候學習成績并不太好,至青春期忽然有點開竅,且似乎還算得上勤奮努力;以后年歲漸長,再加上點運氣,尤其是遇上了吳曉邦、賈作光、孫景琛等大家,便不斷有機會得到許多口授身傳的“正經”,也就慢慢地有了些學術上的成果。據不完全統(tǒng)計,至今已在國內外發(fā)表了三百多萬字的論著。代表作有<>這份自認為很是一般的“成績單”,卻承蒙厚愛,在國內外獲得了一些鼓勵,如:國家文化部科研成果金獎、全國藝術科學規(guī)劃領導小組文藝集成編纂成果一等獎、WCPS世界生產力(中國)科學成果獎、世界華人十二國藝術研究院(所)藝術交流會之中華百科論文評選一等獎等累計十余項,另在本地也獲有浙江省人民政府頒發(fā)的申報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記功表彰“專家特別貢獻獎”、首屆浙江省精神家園守護者榮譽獎、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先進個人等。至今已在浙江省群眾藝術館,浙江省藝術研究所、浙江省民族民間藝術保護工程專家委員會辦公室等處工作時都擔任過專業(yè)部門的負責人,同時還有不下二十多個的社會兼職,但現在看看,這些都是隨著公文隨緣而來又乘風而去的。穩(wěn)穩(wěn)不動的則是已歷二十年的正高職稱:研究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