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
節(jié) 何謂“機體”?何謂“生機”?
第二節(jié) 機體哲學新形態(tài)的意義
第三節(jié) 新的研究途徑與方法
章 機體哲學發(fā)展的思想軌跡
節(jié) 西方機體哲學發(fā)展的思想軌跡
一、目的論時期
二、活力論時期
三、過程論時期
四、系統論時期
第二節(jié) 中國機體哲學發(fā)展的思想軌跡
一、天命論時期
二、天人感應時期
三、元氣說時期
四、生命論時期
第二章 基于“生機”的本體論研究
節(jié) “生機”的本體論特征
第二節(jié) 機體的其他本體論特征
第三節(jié) 機體的基本類型
一、生命機體
二、人工機體
三、社會機體
四、精神機體
五、各種類型機體的耦合
第四節(jié) 機體的結構與功能
一、機體中的關系
二、機體的整體、部分與單子
三、機體中的位置與秩序
四、機體的功能
第五節(jié) 機體的生成與演化
一、機體的生成
二、機體的生存態(tài)勢
三、機體的進化規(guī)律
四、機體的退化與變質
第六節(jié) 機體的遺傳與變異
一、機體遺傳的機制
二、機體變異的途徑
第七節(jié) 機體的目的與反饋
一、機體的目的選擇
二、機體的反饋機制
三、機體的自主性
第三章 面向“生機”的認識論研究
節(jié) 機體認識的主體
一、以機體為對象的認知器官
二、“腦”“心”與“身”的互動
三、感覺、知覺與體驗
第二節(jié) 機體認識的對象
一、機體的“象”與“現象”
二、“取象比類”與隱喻
三、從生活直觀到本質直觀
第三節(jié) 機體認識的視域
一、對機體的宏觀與微觀把握
二、視域的擴展與收縮
三、視域的融合與轉移
第四節(jié) 機體認識的模型建構
一、直覺模型與邏輯模型的關系
二、直覺成果的邏輯追問
三、邏輯起點的直覺選擇
第五節(jié) 機體認識的真理性問題
一、模型與真理
二、過程與真理
三、真理的解釋與理解
第四章 利用“生機”的方法論研究
節(jié) 機體分析的路徑
一、機體的網絡分析
二、機體的情境分析
三、機體的狀態(tài)分析
四、機體的趨勢分析
第二節(jié) 機體關系的協調
一、機體關系的體驗型協調
二、機體關系的規(guī)制型協調
三、機體關系的復合型協調
第三節(jié) 機體活動中的實踐智慧
一、“道”與辯證法的比較
二、兩種實踐智慧的不同體現
三、機體活動中實踐智慧的運用
四、對實踐智慧的領悟與傳授
第五章 權衡“生機”的價值論研究
節(jié) 機體的價值
一、機體的價值標準
二、機體的道德判斷
三、機體真、善、美的統一
第二節(jié) 機體的評價
一、機體的社會評價
二、機體的心理評價
三、機體的歷史評價
第三節(jié) 機體的管理
一、機體管理的基本原則
二、機體管理的途徑
三、機體管理的模式
四、機體管理的應用
結語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