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 學而篇(共十六章)、
本篇講“務本”的道理,是初學者入道之門,修德之基礎。
第二 為政篇(共二十四章)
本篇講治理國家的道理和方法。
第三 八佾篇(共二十六章)
本篇記夫子論禮樂之事。
第四 里仁篇(共二十六章)
本篇講仁德的道理。
第五 公冶長篇(共二十八章)
本篇論述古今人物的賢否得失。
第六 雍也篇(共二十九章)
本篇記夫子對弟子的評論。
第七 述而篇(共三十七章)
本篇記夫子謙己誨人之辭及容貌行事之實。
第八 泰伯篇(共二十一章)
本篇記孔子、曾子的=——g~,及孔子對古人的評贊。
第九 子罕篇(共三十章)
本篇講夫子的道德教育思想,也包括孔門弟子對夫子的評價。
第十 鄉(xiāng)黨篇(共十八章)
本篇記孔子的容色言動,衣食住行。
第十一 先進篇(共二十六章)
本篇記夫子對弟子們的評價。
第十二 顏淵篇(共二十四章)
本篇記夫子對仁、君子與政事的言論。
第十三 子路篇(共三十章)
本篇講治理國家的政治主張、教育思想,以及個人道德修養(yǎng)等內容。
第十四 憲問篇(共四十五章)
本篇闡述了君子的品德及其行為。
第十五 衛(wèi)靈公篇(共四十二章)
本篇闡述君子與小人的相異之處,也包含夫子的教育與政治觀點。
第十六 季氏篇(共十四章)
本篇記錄了夫子對當時政治的態(tài)度。
第十七 陽貨篇(共二十六章)
本篇記夫子的教育思想。
第十八 微子篇(共十一章)
本篇記孔子對歷史人物的評價以及與現實隱士的交往。
第十九 子張篇(共二十五章)
本篇記載了孔門弟子的言論。諸弟子所得不同,便有相切磋之舉。
第二十 堯曰篇(共三章)
本篇以歷數前賢的作為開始,以孔子論君子結束,可看作全書的后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