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今天的造青者來說,傳統青瓷以玉為至高境界的標準發(fā)生了微妙的變化,雖然玉之德在今天仍被奉為人之至道,但隱喻其道的青色,表現出了多元化的趨向。尤其是近百年來,世界陶瓷在價值觀與審美觀方面發(fā)生的變化,使青瓷創(chuàng)作發(fā)生了改變。其中,尤以泥性的釋放*為顯著。泥性的釋放,直接使釉性產生了豐富的變化,使青瓷的形質發(fā)生了改變。如果說傳統青瓷之美,類似于玉,那當代青瓷的特色則接近于水,瓷胎泥性的表現,使覆蓋其上的青釉如水人溪澗……當代青瓷的這種美感,是傳統青瓷不具備的時代表現,古人玉之靜與今人水之動,二者相輔相成,可以視為對青色內涵的不同詮釋。當然,青瓷之造,玉質也好,水感也罷,青之妙,不止于“玉”、“水”,其世界在造青者與觀賞者之仁心與自然萬物之間。龍泉徐朝興大師,是當代造青之集大成者,其所置之“朝興苑”,既是龍泉青瓷的創(chuàng)造之苑,也是青瓷人才的哺育之苑。朝興大師所作青瓷,溫潤純厚,儒雅清和,一如其人,是技進乎于道之作。其徒孫者眾,出色者如周武、盧偉孫、陳愛明等,皆時代之豪杰,可謂繼往開來,自成流派?!俺d苑”及其弟子所造之青,或可視為新時代的昌盛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