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計算機/網(wǎng)絡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工程計算結構BIM應用教程

結構BIM應用教程

結構BIM應用教程

定 價:¥58.00

作 者: 吳文勇,楊文生,焦柯 編
出版社: 化學工業(yè)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計算機/網(wǎng)絡 行業(yè)軟件及應用

ISBN: 9787122279767 出版時間: 2016-11-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291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本書內(nèi)容涵蓋了結構BIM應用和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主要介紹結構BIM的概念,柱、梁、板、墻的設計,框架和剪力墻結構的設計、算量和下料,結構設計參數(shù)的合理選取,Revit下結構BIM的建立,并附加了課程設計內(nèi)容。 本書適合高等院校土木工程、工程造價、工程管理、建筑工程技術、工程監(jiān)理、房地產(chǎn)管理、水利水電工程、工程力學和機械工程等專業(yè)要學習力學的本科或大專學生,也可作為力學培訓用書。

作者簡介

  吳文勇教授畢業(yè)于北京大學,目前為廣東省建筑設計研究院電算中心結構總工,20年來一直從事結構計算的研究工作,是我國建筑結構計算領域的領軍人物。他領導并完成了8個省部級研究開發(fā)項目,先后榮獲1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2005年來一直從事《建筑結構抗震規(guī)范》和《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guī)范》參編的具體工作。

圖書目錄

第1章結構BIM的發(fā)展和現(xiàn)狀1
1.1BIM的定義和特點1
1.2BIM的發(fā)展概況2
1.3結構BIM應用的現(xiàn)狀3
1.4本章總結4
思考題4

第2章柱的設計5
2.1柱的力學計算5
2.1.1矩形柱的尺寸和材料6
2.1.2柱的邊界條件7
2.1.3柱頂?shù)暮奢d7
2.1.4柱的位移和內(nèi)力計算7
2.2柱的施工圖23
2.2.1柱的鋼筋23
2.2.2柱的計算配筋26
2.2.3柱的構造要求29
2.2.4柱施工圖的表示法32
2.2.5上機操作33
2.3柱的各種截面類型37
2.4柱的各種荷載類型44
2.5本章總結45
思考題45

第3章梁的設計46
3.1梁的力學計算46
3.1.1矩形梁的尺寸和材料47
3.1.2梁的邊界條件47
3.1.3梁的荷載47
3.1.4梁的位移和內(nèi)力計算47
3.2梁的施工圖65
3.2.1梁的鋼筋65
3.2.2梁的計算配筋68
3.2.3梁的構造要求70
3.2.4梁施工圖的表示法71
3.2.5上機操作71
3.3本章總結74思考題74

第4章板的設計75
4.1板的力學計算75
4.1.1板的尺寸和材料76
4.1.2板的邊界條件76
4.1.3板的荷載77
4.1.4板的內(nèi)力計算78
4.2板的施工圖91
4.2.1板的鋼筋91
4.2.2板的計算配筋92
4.2.3板的構造要求93
4.2.4板施工圖的表示法93
4.2.5上機操作94
4.3本章總結97
思考題97

第5章墻的設計98
5.1墻的力學計算98
5.1.1墻的計算模型98
5.1.2墻的內(nèi)力計算99
5.2墻的施工圖110
5.2.1墻的鋼筋110
5.2.2基本內(nèi)力組合111
5.2.3墻的計算配筋113
5.2.4剪力墻的構造要求114
5.2.5剪力墻施工圖的表示法116
5.2.6上機操作117
5.3本章總結120
思考題120

第6章框架結構的設計、算量和下料121
6.1框架結構的力學計算121
6.1.1框架結構的工程概況121
6.1.2框架結構的模型輸入123
6.1.3樓板計算140
6.1.4GSSAP計算143
6.1.5查看樓層和構件控制指標143
6.2AutoCAD自動成圖145
6.3廣廈和廣聯(lián)達鋼筋算量接口149
6.3.1生成鋼筋算量接口數(shù)據(jù)149
6.3.2生成gsm文件150
6.3.3調(diào)用gsm文件151
6.4框架結構的鋼筋算量152
6.4.1鋼筋算量計算依據(jù)和參數(shù)152
6.4.2框架結構鋼筋工程量計算154
6.4.3框架結構鋼筋預算軟件工程量計算165
6.5框架結構的混凝土算量173
6.5.1框架結構混凝土算量的計算依據(jù)、方法、計算規(guī)則173
6.5.2框架結構混凝土工程量計算174
6.5.3框架結構混凝土預算軟件工程量計算176
6.6框架結構的鋼筋下料184
6.6.1鋼筋下料的計算依據(jù)和參數(shù)184
6.6.2框架結構鋼筋下料軟件計算184
6.7本章總結198
思考題198

第7章剪力墻結構的設計、算量和下料199
7.1剪力墻結構的力學計算199
7.1.1剪力墻結構的工程概況199
7.1.2剪力墻結構的模型輸入200
7.1.3樓板計算220
7.1.4GSSAP計算220
7.1.5查看樓層和構件控制指標220
7.2AutoCAD自動成圖226
7.3廣廈和廣聯(lián)達鋼筋算量接口229
7.3.1生成鋼筋算量接口數(shù)據(jù)229
7.3.2生成gsm文件229
7.3.3調(diào)用gsm文件230
7.4剪力墻結構的鋼筋算量231
7.4.1墻結構包含的構件及構造231
7.4.2剪力墻中墻身與連梁的鋼筋工程量計算232
7.4.3剪力墻框架結構鋼筋預算軟件工程量計算235
7.5剪力墻結構的混凝土算量236
7.5.1剪力墻結構的混凝土量算量規(guī)則236
7.5.2剪力墻結構混凝土工程量計算237
7.5.3剪力墻結構混凝土軟件工程量計算難點237
7.6剪力墻結構的鋼筋下料238
7.7本章總結238
思考題238

第8章結構設計參數(shù)的合理選取239
8.1總信息240
8.1.1結構計算總層數(shù)、地下室層數(shù)、有側約束的地下室層數(shù)和最大嵌固結構層號240
8.1.2裙房層數(shù)242
8.1.3轉換層所在的結構層號243
8.1.4薄弱的結構層號243
8.1.5加強層所在的結構層號243
8.1.6結構形式244
8.1.7結構材料信息248
8.1.8結構重要性系數(shù)248
8.1.9豎向荷載計算標志248
8.1.10考慮重力二階效應249
8.1.11梁柱重疊部分簡化為剛域249
8.1.12梁配筋考慮壓筋的影響250
8.1.13梁配筋考慮板的影響250
8.1.14所有樓層分區(qū)強制采用剛性樓板假定250
8.1.15是否高層的判斷251
8.2地震信息251
8.2.1反應譜法251
8.2.2水平地震影響系數(shù)最大值253
8.2.3特征周期253
8.2.4計算地震作用的結構阻尼比254
8.2.5地震作用方向255
8.2.6振型計算方法255
8.2.7振型數(shù)255
8.2.8計算扭轉的地震方向255
8.2.9考慮偶然偏心255
8.2.10框架和剪力墻抗震等級256
8.2.11周期折減系數(shù)256
8.2.12頂部小塔樓考慮鞭梢效應的層數(shù)、層號和放大系數(shù)257
8.2.13框架剪力調(diào)整段數(shù)和剪力調(diào)整Vo所在的層號257
8.3風計算信息258
8.3.1計算風荷載的基本風壓258
8.3.2計算風荷載的結構阻尼比258
8.3.3地面粗糙度258
8.3.4風體型系數(shù)259
8.3.5結構自振基本周期259
8.3.6風方向260
8.4調(diào)整信息260
8.4.1地震連梁剛度折減系數(shù)261
8.4.2中梁剛度放大系數(shù)261
8.4.3梁端彎矩調(diào)幅系數(shù)261
8.4.4考慮活載不利布置261
8.4.5是否要進行墻柱活荷載折減、折減系數(shù)262
8.5本章總結262
思考題262

第9章Revit中結構BIM模型的建立263
9.1基于Revit結構模型的工程應用263
9.2結構計算模型與Revit模型的雙向轉換265
9.2.1Revit中的族265
9.2.2計算模型轉換為Revit模型266
9.2.3Revit模型轉換為計算模型266
9.3Revit中結構模型的建立269
9.3.1標高和軸線的輸入270
9.3.2柱的輸入271
9.3.3梁的輸入273
9.3.4板的輸入275
9.3.5墻的輸入275
9.4本章總結277
思考題277

第10章課程設計278
10.1課程設計要達到的目標278
10.2框架剪力墻結構的模型輸入278
10.2.1結構布置278
10.2.2確定柱截面尺寸278
10.2.3布置墻、柱及連梁開洞282
10.2.4確定板厚285
10.2.5加板上荷載286
10.2.6加梁上荷載288
10.2.7加墻柱荷載289
10.2.8樓梯編輯289

參考文獻291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shuitoufair.cn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