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日葵白銹病和黑莖病》為我國第一部關于向日葵白銹病與黑莖病的癥狀、發(fā)病規(guī)律及防治技術等研究的系統(tǒng)性專著,內容較全面,較好地反映了我國在向日葵白銹病和黑莖病研究方面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和當前的研究水平,因而在教學、科研和生產實踐方面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向日葵白銹病和黑莖病》共分30章。第一章概述了向日葵的起源傳播、分布、種植面積及產量,向日葵的分類及生物學特性,向日葵的用途。第二至三十章分別介紹了向日葵白銹病國外研究現狀;向日葵白銹病發(fā)生為害情況、癥狀特點與地理分布、病原菌及其生物學特性、病害循環(huán)、發(fā)生流行因素;向日葵白銹病菌的分子檢測技術;向日葵種質資源對白銹病的抗性;向日葵白銹病的風險性評估;35%霜靈(金捕隆)懸浮種農剎拌種防治向日葵白銹病效果;6種藥劑對向日葵白銹病的田問防治;向日葵白銹病的防治技術;向日葵白銹病的基本研究方法;向日葵黑莖病國外研究現狀;向日葵黑莖病發(fā)生為害情況、癥狀特點與地理分布、病原菌及其生物學特性、種子帶菌檢測、病害循環(huán)與傳播介體;向日葵黑莖病菌的分子檢測技術;向日葵種質資源對黑莖病的抗性;向日葵黑莖病的風險性評估;3種殺菌劑拌種防治向日葵黑莖病效果;4種殺菌劑對向日葵黑莖病的田間防治;向日葵黑莖病的防治技術;播期和種植密度對向日葵黑莖病及白銹病發(fā)生的影響;幾種藥劑組合處理對向日葵黑莖病的防病增產效果;覆膜加藥劑處理對向日葵白銹病、黑莖病發(fā)生及產量的影響;向日葵里莖病的基本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