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文學藝術文學文學理論視覺前沿

視覺前沿

視覺前沿

定 價:¥22.00

作 者: 陳履生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文學 文學理論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506388139 出版時間: 2016-05-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 236 字數:  

內容簡介

  《視覺前沿 陳履生專欄文集》收錄了作者自2014年至2015年為《文藝報》專欄撰寫的文藝評論文章,共計六十余篇。是多年來陳履生先生文化藝術研究成果的一個縮影。所選文章不僅突顯了他犀利大膽的評論風格,還體現了其在言語敘事上的恰當得體。內容涵蓋繪畫、雕塑、書法、篆刻、攝影、動漫、建筑、設計及工藝美術等領域,并對相關文化產業(yè)的歷史、現狀、未來發(fā)展做了的闡述與論贊。書稿以一名專業(yè)藝術評論家的角度,為大家呈現了一道豐富而又與眾不同的文化藝術饕餮。

作者簡介

  陳履生,1956年生于江蘇揚中市。1982年畢業(yè)于南京藝術學院美術系,獲學士學位,同時考入該院美術歷史及理論專業(yè)研究生,1985年畢業(yè),獲碩士學位。在校學習期間兩次獲得劉海粟獎學金。1985年分配到人民美術出版社,2002年調入中國畫研究院,任研究部主任。2004年調至中國美術館?,F為中國美術館研究員、學術一部主任、《中國美術館》月刊常務副主編、《當代中國畫》月刊主編。兼任南京藝術學院、深圳大學藝術學院、吉首大學客座教授。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理論委員會委員,中國漢畫學會副會長,北京美術家協(xié)會理事、理論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兼秘書長,《美術》雜志編委,中國藝術視窗網總監(jiān)。

圖書目錄

序言
二〇一五年
手工藝與物質文化遺產在二十一世紀的中國更應該得到社會的尊重
正確理解“以人民為中心”才能明確文藝創(chuàng)作的導向
從故宮和《清明上河圖》熱看傳統(tǒng)中國畫教育的勢在必行
只有國家的強大才有博物館的強大——以埃及國家博物館為例
米老鼠的魅力與迪士尼的產業(yè)所創(chuàng)造的文化奇跡值得研究和借鑒
威尼斯雙年展發(fā)展到今天成為一份特殊的城市產業(yè)是不可復制的奇跡
米蘭世博會是檢驗國家文化實力以及文化創(chuàng)意水平的一份試卷
建立國家級的“被盜文物登記系統(tǒng)”以解決文物的偷盜問題
公益性文化機構需要社會的多元化認同和支持以跨越國有與非國有的界限
如何認識非正常狀態(tài)下的創(chuàng)作并以此反觀當代美術創(chuàng)作的過于“正?!?br />寄望第十三屆全國美展在學術和規(guī)模等方面的改進以重振全國美展
二〇一四年
華人美術教授已成為美國新的文化力量
民族題材美術創(chuàng)作在新中國的發(fā)展與二十一世紀現實中的問題
用真情實感去融化冷漠才能給藝術帶來持久的感動人的力量
各行各業(yè)辦畫院的畫院亂象正造就當代文化災難和社會問題
文化的發(fā)展和繁榮應更多地依靠社會和文化機構自身的智慧和潛力
國家激勵和扶持美術創(chuàng)作的力度越來越大與精品力作的越來越少
建立國家數據庫將中國書畫鑒定由經驗判斷轉向科學鑒定
文化遺產保護只有追求文化內涵和品質才能擺脫商業(yè)性開發(fā)和利用
《功甫帖》真?zhèn)蔚臓幾h所反映出的本質問題是中國書畫鑒定的當下窘境
二〇一三年
何燕明與陳笳詠個案是詮釋新中國美術史完整性必須研究的對象
傳統(tǒng)畫派的當代發(fā)展能夠有所成就必須在新世紀走向化境
民營博物館只有表現出文化關懷才能在文化建設中大有作為
看九十高齡的黃永玉先生八十后的新作感想未來的中國畫壇
公共文化設施與公民素質應該同步增長才有可能成為文化強國
以綁架和消費民族情感的人品很難達到正大光明的畫品
應該從核心問題上激發(fā)追討海外流失文物的自信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不能挖掘歷史根基和切斷文化血脈
手工技藝的傳承要在當代中國文化的頂層設計中預留一個特別的位置
復興之路上實現中國文化夢想還有相當長的時間和艱難的歷程
二〇一二年
用愛去為中國當代藝術的發(fā)展另辟蹊徑
美術教育百年歷史映襯下的發(fā)展成就也呈現出現實的困局
連接文化傳統(tǒng)的繪畫審美趣味的延伸是當代文化的重要組成
應該把復古和重建的勁頭和資金用在當代文化的建設上
時代的美術創(chuàng)作工程需要有對藝術的信仰和敬畏來支撐
壁畫的前世今生與當代的傳承與發(fā)展
回到現實之中才有可能創(chuàng)作出時代的精品力作
建立攝影的藝術新秩序以突破“人人都是攝影家”的時代困局
重新認識周掄園可以回歸到美術史的多樣性和真實性之中
曾經大有作為的宣傳藝術能否在今天有所作為
用文化自覺完成“文明一國家”的中國美術猜想
二〇一一年
文化發(fā)展中的公共文化環(huán)境保護問題
文化強國必須發(fā)展高素質高品位的國家文化
時代需要關注和反映現實的《阿杏》
應該跨越美術史的局限來品評當代臺灣美術創(chuàng)作
基于對“脊梁”的尊崇而來的荒唐的“脊梁”構成了時代
名利場上的亂象
只有藝術設計助推品牌建設才能帶動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
以博物館的發(fā)展為例看國家軟實力的提升
“歷史與藝術并重”為國博開啟時代新航程
多元化時代的國家收藏應該尋求突破價值觀的瓶頸
當代中國雕塑家應該放下工程而努力恢復寫實的基本功
二〇一〇年
藝術品拍賣市場進入到難以估量的“大躍進”時代
“做大做強”要實現核心價值的“大”與“強”
應該從立法的層面保護文化環(huán)境以治理泛濫的“三俗”雕塑
中國文化既要“走出去”又要立住腳
藝術市場“大躍進”中透露出的文化悲情
藝術的老問題和新問題都應該得到重視
重振中國文房將有利于傳統(tǒng)文化產業(yè)的保護和發(fā)展
林風眠的故事只是藝術市場故事會中的一段
當代中國書法的文化存量決定了發(fā)展的水平
藝術與房子,房子與社會,社會與藝術
全國美展的時代性決定了它持續(xù)發(fā)展的可能性
各類評選應該維護學術與市場的公信力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m.shuitoufair.cn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