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第1章 云計算基礎
1.1 計算模式的演變
1.1.1 集中式計算模式
1.1.2 桌面計算模式
1.1.3 分布式計算模式
1.2 理解云計算
1.2.1 云計算的起源
1.2.2 云計算的定義
1.2.3 云計算的類別
1.2.4 云計算的特點
1.2.5 云計算的優(yōu)勢
1.2.6 云計算的挑戰(zhàn)與機會
1.2.7 云計算與網格計算的差別
1.2.8 云計算的發(fā)展歷程
1.2.9 云計算國內外發(fā)展現(xiàn)狀
1.3 云計算服務模型
1.3.1 SPI服務模型
1.3.2 IaaS模型
1.3.3 PaaS模型
1.3.4 SaaS模型
1.4 云計算部署模型
1.4.1 公有云
1.4.2 私有云
1.4.3 社區(qū)云
1.4.4 混合云
1.4.5 云計算部署形態(tài)
1.5 云計算架構
1.5.1 云計算參考架構
1.5.2 云計算實體
1.5.3 云計算基礎框架
1.6 云計算應用實例
1.7 云計算相關技術
1.7.1 虛擬化
1.7.2 分布式編程
1.7.3 數據儲存
1.7.4 資源調度
1.7.5 數據中心
1.7.6 應用編程接口
1.7.7 云計算安全
參考文獻第2章 云安全概述
2.1 概述
2.1.1 云帶來的挑戰(zhàn)與安全問題
2.1.2 引起云安全問題的緣由
2.1.3 云安全的內涵
2.1.4 云安全問題的分類
2.1.5 云安全的需求
2.1.6 云安全體系架構
2.1.7 云安全與傳統(tǒng)信息安全的區(qū)別
2.1.8 云安全的研究現(xiàn)狀
2.2 云計算面臨的安全問題
2.2.1 數據安全問題
2.2.2 存儲安全問題
2.2.3 虛擬化安全問題
2.2.4 隱私保護問題
2.2.5 云平臺安全問題
2.2.6 云應用安全問題
2.3 云安全問題的深層原因
2.3.1 技術上的風險
2.3.2 策略和組織管理中的風險
2.3.3 法律上的風險
2.4 云安全關鍵技術
2.4.1 虛擬化安全
2.4.2 數據安全
2.4.3 身份認證和訪問管理
2.4.4 加密與解密
2.4.5 容災與恢復
2.4.6 訪問控制
2.4.7 用戶隔離
2.4.8 網絡安全
2.4.9 安全審計
參考文獻
第3章 云基礎設施安全
3.1 概述
3.1.1 云基礎設施的架構
3.1.2 云基礎設施的安全問題
3.2 網絡級安全
3.2.1 數據的保密性
3.2.2 認證授權和訪問控制
3.2.3 網絡的安全性和隔離性
3.3 虛擬化技術及其安全
3.3.1 虛擬化技術概述
3.3.2 服務器虛擬化關鍵技術
3.3.3 Xen虛擬化
3.3.4 虛擬化與云計算
3.3.5 虛擬化的安全問題
3.4 云服務級安全
3.4.1 IaaS云安全
3.4.2 PaaS云安全
3.4.3 SaaS云安全
3.5 應用級安全
3.5.1 云應用的安全
3.5.2 最終用戶的安全
參考文獻
第4章 數據安全與云存儲
4.1 概述
4.1.1 數據外包的安全風險
4.1.2 數據外包的生命周期
4.2 數據安全需求
4.2.1 機密性
4.2.2 完整性
4.2.3 可用性
4.2.4 遠程訪問
4.2.5 不可依賴性
4.2.6 新鮮度
4.3 數據安全
4.3.1 數據安全的內涵
4.3.2 數據加密
4.3.3 數據隔離
4.3.4 數據訪問
4.3.5 數據殘留
4.4 數據威脅模型
4.4.1 數據安全的威脅因素
4.4.2 數據安全生命周期的威脅模型
4.5 云存儲的數據安全
4.5.1 云存儲
4.5.2 云存儲安全
4.5.3 云存儲DropBox的安全措施
4.5.4 安全云存儲緩存系統(tǒng)設計
參考文獻
第5章 隱私性與安全性保護
5.1 概述
5.1.1 隱私的定義
5.1.2 隱私的度量
5.1.3 隱私保護技術分類與度量
5.1.4 云端數據隱私問題
5.1.5 云端數據隱私保護現(xiàn)狀
5.2 云端服務契約與隱私保護原則
5.2.1 云端服務契約的隱私權政策
5.2.2 云數據隱私保護原則
5.3 法律法規(guī)
5.3.1 國際法律法規(guī)
5.3.2 美國法律法規(guī)
5.3.3 中國法律法規(guī)
5.3.4 法律法規(guī)與技術
5.4 隱私保護技術
5.4.1 面向數據加密的隱私保護
5.4.2 面向數據失真的隱私保護
5.4.3 面向限制發(fā)布的隱私保護
5.4.4 基于同態(tài)加密的隱私保護
5.4.5 隱私保護技術比較
參考文獻
第6章 云服務風險評估
6.1 概述
6.1.1 風險簡介
6.1.2 信息安全風險
6.1.3 安全風險評估流程
6.2 云服務風險與措施
6.2.1 云服務風險概述
6.2.2 SaaS風險
6.2.3 IaaS風險
6.2.4 PaaS風險
6.3 面向云服務的測試方法
6.3.1 性能評測
6.3.2 安全性評測
6.3.3 可用性評測
6.3.4 可維護性評測
6.3.5 可靠性評測
6.4 云服務風險評測示例
6.4.1 研究方法
6.4.2 風險辨識
6.4.3 相關性計算
6.4.4 評估方法
6.4.5 風險評估
6.5 SaaS云服務評估
6.5.1 SaaS風險評測現(xiàn)狀
6.5.2 SaaS風險評估指標
參考文獻
第7章 云安全實踐
7.1 OpenStack的安全措施
7.1.1 OpenStack概述
7.1.2 OpenStack平臺
7.1.3 OpenStack的優(yōu)勢與劣勢
7.1.4 OpenStack平臺的安全問題及措施
7.2 Azure的安全措施
7.2.1 Azure概述
7.2.2 身份認證與訪問管理
7.2.3 數據安全與加密服務
7.3 Google Docs的安全措施
7.3.1 Google云平臺概述
7.3.2 Google Docs
7.3.3 Google文檔的安全問題及措施
7.4 Amazon的安全措施
7.4.1 概述
7.4.2 安全策略
7.5 阿里云的安全措施
7.5.1 概述
7.5.2 安全策略
7.6 Hadoop的安全措施
7.6.1 Hadoop概述
7.6.2 Hadoop內置安全機制
7.6.3 第三方解決方案
7.7 中國電信安全云應用實踐
7.7.1 云應用安全防護體系
7.7.2 云安全框架
7.8 基于Hadoop的訪問控制實驗
7.8.1 訪問控制概述
7.8.2 Kerberos簡介
7.8.3 實現(xiàn)環(huán)境搭建
7.8.4 實驗流程
參考文獻
第8章 云測試
8.1 概述
8.1.1 軟件測試的關鍵問題
8.1.2 典型的軟件測試方法
8.2 云測試
8.2.1 云測試的概念和類別
8.2.2 云測試的特點
8.2.3 云測試面臨的挑戰(zhàn)
8.2.4 云測試的研究進展
8.2.5 傳統(tǒng)軟件與云服務測試的異同
8.3 常用的云測試方法
8.3.1 性能測試
8.3.2 滲透測試
8.3.3 功能測試
8.3.4 會話劫持測試
8.3.5 業(yè)務邏輯測試
8.4 云服務質量測試
8.4.1 服務質量參數的選取與度量
8.4.2 SaaS云服務質量測試
8.4.3 多租戶服務質量測試
8.4.4 可靠性與容錯性測試
8.5 OpenStack平臺安全測試實踐
8.5.1 搭建環(huán)境
8.5.2 測試內容
8.5.3 選擇測試方法
8.5.4 部署測試環(huán)境
8.5.5 實施測試
參考文獻
第9章 云計算標準
9.1 概述
9.1.1 云標準化組織
9.1.2 云標準化內容
9.2 NIST的相關標準
9.2.1 《云計算參考體系架構》標準
9.2.2 《公有云計算中安全與隱私》草案
9.3 CSA的相關標準
9.3.1 《云計算關鍵領域安全指南》白皮書
9.3.2 《云控制矩陣》白皮書
9.3.3 《身份管理與接入控制指導建議書》白皮書
9.3.4 《云計算安全障礙與緩和措施》白皮書
9.3.5 《云審計》白皮書
9.4 ENSIA的相關標準
9.5 Gartner的相關標準
9.6 ITU-T的相關標準
9.7 OASIS的相關標準
9.8 DMTF的相關標準
9.9 OGF的相關標準
9.10 OCC的相關標準
9.11 CCIF的相關標準
9.12 SNIA的相關標準
9.13 國內云標準化進展
參考文獻
第10章 云安全發(fā)展趨勢
10.1 概述
10.2 密碼技術
10.2.1 全同態(tài)加密
10.2.2 密文檢索
10.2.3 密鑰管理
10.3 云安全與大數據
10.4 可信云計算
10.5 云安全標準及其測評體系
10.6 云安全體系與技術框架
10.7 云安全形式化驗證
10.8 數據完整性驗證
10.9 數據多副本技術
參考文獻
附錄 常用術語中英文對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