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紅學的迷失與紅樓文化的危機
面對《紅樓夢》,該有怎樣的“使命感”?
(二)
封建社會末期的“盛世危言”——論《紅樓夢》中的憂患意識思想
紅樓夢中無哲學嗎?
對寶玉的“封建社會叛逆說”質疑
“為閨閣昭傳”說質疑——兼談曹雪芹創(chuàng)作紅樓夢的目的
是“真事隱去”,還是“真實(思想)隱去”?
全面辯證地看《紅樓夢》中的“虛無思想”
繞開脂批看可卿
是“辨是非”好,還是“辨是誰”好?——關于元春判詞一處重要異文的辨析與商榷
也釋“老天拔地”
(三)
關于全面、辯證、科學地看脂批問題——回應俞平伯先生在晚年紅學研究自省之一
對《紅樓夢》傳承的“返祖現象”的反思——回應俞平伯先生在晚年紅學研究自省之二
厚重的歷史回應——回應俞平伯先生在晚年紅學研究自省之三
讀俞平伯晚年自省和“李希凡自述”想到的——回應俞平伯晚年的紅學研究反思之四
當代紅學新索隱、探佚派的負面影響與謬誤
腰斬《紅樓夢》:錯誤的研究方法、可悲的文化現象——堅持正確地評價標準,科學認識、充分肯定后四十回的文學價值和歷史地位
紅學研究中的泛娛樂化、非文學化、非學術化問題
再談關于正確認識“程高本”的幾個問題——2014年在鐵嶺高鶚與《紅樓夢》的學術會上的發(fā)言稿
(四)
從學術層面看1954年的“批俞評紅”——重讀何其芳等舊文想到的
對“批俞評紅”的再認識——紀念“批俞評紅”60周年
關于客觀、全面、辯證地認識“批俞評紅”的幾個問題——兼答劉緒源先生一
附錄:俞平伯的紅學觀轉變——兼談對1954年“批俞評紅”的再認識
(五)
《老學士閑征娩姬詞》在《紅樓夢》藝術構思中的重要作用
王熙鳳兩次治喪不同結果的哲理啟示
從小說視角看“風月寶鑒”的哲理意蘊
《好了歌解》與《司馬季主論卜》
細品紅樓(兩則)
讀《紅樓夢》為什么不宜提倡“淺閱讀”?——答一位青年朋友問
(六)
紅樓畫卷的賞析與解讀——讀胡文彬先生的《與北京》
“守住自己的精神家園”的紅學研究——讀胡文彬先生的近作《感悟紅樓》兼論目前紅學的一種傾向
甘當學友不為師——讀《紅樓兩地書》
文學評論家應有的操守——讀《李希凡自述——往事回眸》想到的
(七)
附錄1:站在哲學高度解讀《紅樓夢》
附錄2:一部力圖正確解讀《紅樓夢》的學術著作——張興德的《文學的哲學:的第三種讀法》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