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文字為伴:汪長根文論自選集(通論卷+調研報告卷 套裝上下冊)》分為上下兩卷。上卷為獨著,下卷為合著。上卷:“通論卷”。1979年年底,我從部隊轉業(yè)回地方工作后,正式成為一名公務員,行文寫作自然是必修課和基本功。憑著在部隊初步積累的文字寫作基礎,開始了新的人生征途。對于文字工作,我有自己的理解,我認為,“任何平凡或紛繁的事務,都有內.在的規(guī)律可循,發(fā)掘、發(fā)現(xiàn)、梳理規(guī)律的過程就是文字寫作過程”,“把實踐中觀察到的問題和經驗上升到理性層面分析思考,用掌握到的理論和知識去回答、說明、解決實際問題,這是公文寫作的基本要求”,“文字寫作不是某種技術,文字寫作能力對于公務人員來說,是首位能力,是學習能力、研究能力、邏輯思維能力、表達能力等各種能力的集中體現(xiàn)”,等等。正是出于上述考慮,勤于筆耕,“與文字為伴”,并以此提升修養(yǎng)、陶冶情操、提高工作質量,成為自己的一種習慣。下卷:“調研報告卷”。1988年12月,我出任蘇州市委政策研究室負責人,長達近15年。實施調查研究、撰寫調研報告,為市委和市委領導決策服務,成為我的主業(yè)。之所以稱為“合著”,是因為這里收集的部分調查報告是我在任研究室負責人及之后任市委辦公室負責人期間,與我的同事們合作撰寫的,應該說這是集體智慧的結晶,我只是“課題負責人”或“主筆”。需要說明的是,凡是我署名在前的,不僅僅是因為職務的原因,主要還是撰寫過程中實際扮演的角色的因素。時任市委研究室副處長的蔣忠友同志曾經是我忠實的合作伙伴,他在《蘇州文化與文化蘇州》一書的跋中寫道:“所有文稿在成文前都是汪長根副秘書長面授主要觀點,他甚至把一些觀點一條一條地寫在稿紙上,工工整整地排列出來,并就寫出的觀點和思路逐個給我講解。一些文章在他細心的講解之后,基本上已經成形了”,“針對所寫文章的體裁和種類,在串講寫作內容之外,他還為我分析此類文稿的寫作方法、寫作技巧和需要注意的一些問題,讓我觸類旁通”,“在寫作過程中,結合所寫文章的主旨和大意,他又精心地為我找來大量的書籍和資料,并指導我讀書和學習”,“文章初稿草成后,大多數文稿都要經過他細致的反復的修改。有的文章甚至需要幾易其稿,最終才能成文,回過頭來再對照初稿,已是面目全非了”。蔣忠友同志目前已是市委研究室的主要筆桿子,他的話語謙虛而誠懇,但大體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我與同事們合作的模式?!罢{研報告”反映的是當時的時代背景,這次編輯時保留了原來的提法和數據,體現(xiàn)了“原真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蘇州發(fā)展過程中的一些“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