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序
前言
有關印度語言詞匯的拼寫和讀音
緒論
印度教神像
印度文化與宗教史
作為宗教體系的印度教
圣典
印度教徒的宗教生活
概述
第一章 印度教中神性觀念的圖像學轉化
1.1 神秘的圖表(Yantra,幻方)、語言公式(Mantra,咒語)與象征性的祭祀
1.2 比例理論
1.3 神像的種類
第二章 印度教的萬神廟
2.1 三相神,創(chuàng)造、維持、毀滅的三位一體(Dreiheit)
2.1.1 訶利(Hari)—訶羅(Hara)—祖父(Pitanaha)
2.1.2 單足相(Ekapada.Mhrti)
2.1.3 訶利—訶羅相,濕婆與毗濕奴的合體
2.2 創(chuàng)造者梵天
2.2.1 梵天形象的變體
2.2.2 梵天的不同層面
2.2.2.1 創(chuàng)造之主(生主)與創(chuàng)造萬物者(毗首羯磨)
2.2.2.2 作為諸神之父的梵天(祖父)
2.2.2.3 世界的保護者(Lokapala—Brahma,護世者—梵天)
2.3 持世者毗濕奴
2.3.1 毗濕奴的各種形象
2.3.1.1 新時代之初的毗濕奴(那羅延)
2.3.1.2 坐在蛇身上的毗濕奴(Adimfnuti,原始相)
2.3.1.3 與妻子吉祥天女相伴的毗濕奴(吉祥天女—那羅延)
2.3.1.4 天界之主(Vaikunthanatha,毗恭吒之主)
2.3.1.5 善意的、滿足愿望的國王(Varadaraja,與愿之王)
2.3.1.6 迦摩(Kama),愛神
2.3.1.7 女性形象的毗濕奴(Mohini,摩希尼)
2.3.1.8 馬頭毗濕奴(Hayagriva,訶耶揭哩婆)
2.3.1.9 婆羅門達塔特雷耶(Dattatreya),《坦陀羅》的創(chuàng)造者
2.3.2 毗濕奴的十個化身與四個時代
2.3.3 魚化身(Matsyavathra)
2.3.4 烏龜化身(Kfirmavatara)
2.3.5 野豬化身(Varahavatara)
2.3.5.1 大地野豬(Bhuvafftha)
2.3.5.2 祭祀野豬或毀滅野豬(Yajfiavarfiha或Pralayavaraha)
2.3.6 人獅化身(Narasimhavafftra)
……
第三章 攪乳海與自然的顯現
第四章 諸神的體態(tài)
第五章 手印與手勢,諸神的手勢語言
第六章 諸神的法器
第七章 諸神的裝飾
第八章 圖案與符號語言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