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筆削大義微言考》是康有為對今古文經學“春秋筆法”的研究專著,除了前面的《序言》和《發(fā)凡》之外,共十一卷。全書采取纂注方式,逐段并列三條經文:先列不修《春秋》,然后為孔子筆削之跡,接下來為已修《春秋》,并參錄《公羊傳》、《谷梁傳》、《春秋繁露》等書進行相關佐證,最后還加上自己的相關按語進行闡述研究。康氏對《春秋》“大義”而非“大事”的重視表明了以往依靠文字訓詁繁瑣考證等方式來闡釋《春秋》“大義”的終結,在同現實緊密聯系的基礎上而代之以對“大義”的充分闡發(fā)和挖掘,即把對《春秋》“微言大義”的闡釋作為表達政治理想和改變社會的工具,并采用現代西方的知識觀念運用到編撰體例上。其在編撰體例上分門別類,把“春秋筆法”包含的諸種會盟、朝聘、征伐、弒君、避諱等看作代數的“符號”、“電報密碼”,通過代數的運算和置換,運用所謂孔子公理化的原則來進行相關推導,得出一定的“筆法”原則,則為“春秋筆法”的研究樹立了新的研究模式??凳蠌慕裎慕泴W的角度去闡釋《春秋》的“微言大義”,從而表達新興資產階級要求變法的政治理想,實現了經學向現實的邏輯轉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