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冊
第一章 朝鮮半島的歷史變遷 001
一 箕子時期的“古朝鮮” 003
箕子朝鮮的由來 003
箕子朝鮮對半島的影響 005
箕氏朝鮮的衰敗 006
二 秦漢時期對朝鮮半島的管轄 008
長城連接著半島 008
衛(wèi)氏朝鮮的建立 010
漢武大帝統(tǒng)一朝鮮半島 011
三 由“三韓”到新羅 百濟 013
四 高句麗國的由來 崛起 滅亡 016
高句麗國的由來 016
高句麗國的歸屬 019
高句麗崛起與“三足鼎立” 023
隋朝對高句麗的統(tǒng)一戰(zhàn)爭 026
唐朝滅百濟 統(tǒng)一高句麗 030
五 王氏高麗與高句麗的混淆及區(qū)分 035
六 元王朝對半島的統(tǒng)治 038
七 明王朝扶持起來的李氏朝鮮 041
八 清王朝呵護下的李氏朝鮮 043
皇太極兩次平定李氏朝鮮 044
清朝保衛(wèi)半島與日本的較量 045
為保衛(wèi)朝鮮引起的甲午海戰(zhàn) 048
九 清朝與朝鮮劃界及爭端 051
“審視碑”定邊界 051
由災民滯留引發(fā)的邊界爭端 054
沙俄唆使朝鮮侵入延吉 057
十 日本“間島”謬說的始末 059
“間島”之由來 059
借“間島”謬說蠶食中國領土 060
捍衛(wèi)領土主權的英雄吳祿貞 062
十一 從中國起步的李承晚 金日成 065
十二 抗美援朝戰(zhàn)爭 070
戰(zhàn)爭的起因 071
中美被動地參入了戰(zhàn)爭 074
中美交鋒的五次戰(zhàn)役 077
邊談邊打的政治角逐 080
第二章 蠶食中國領土的沙皇俄國 085
一 走進俄羅斯 086
二 俄羅斯民族的起源 088
三 基輔羅斯公國的興衰 090
四 蒙古帝國統(tǒng)治基輔羅斯 092
五 莫斯科公國崛起的奠基人 093
六 統(tǒng)一俄羅斯的伊凡大帝 095
七 伊凡雷帝殘暴的統(tǒng)治與擴張 097
八 更替俄羅斯王朝的晉紳會議 100
九 沙俄東擴與明清王朝的交替 102
十 中國對北部疆域的管轄 104
漢王朝時期 104
魏晉南北朝時期 106
隋唐五代十國時期 107
宋遼金元時期 107
明清時期 109
十一 沙皇阿列克謝蠶食中國領土 111
十二 遺憾的《尼布楚條約》 119
十三 彼得大帝與康熙大帝 126
十四 痛惜的《布連斯奇條約》 133
十五 葉卡捷琳娜與乾隆 139
十六 稱霸歐洲的亞歷山大一世 143
十七 充當“歐洲憲兵”侵占中國領土的尼古拉 147
十八 動蕩的沙俄不斷對外擴張 153
十九 無效的《璦琿條約》 156
二十 訛詐下的《北京條約》 159
二十一 昏庸的奕??及勘界大臣 163
二十二 清王朝西北的邊界及管轄 167
二十三 荒謬的條款 內訌的清廷 172
二十四 脅迫下的《勘分西北界約記》 175
二十五 強行勘界立牌的三個“界約” 179
二十六 新疆淪陷 182
二十七 左宗棠收復新疆 186
二十八 喪權辱國的崇厚 189
二十九 曾紀澤與《圣彼得堡條約》 192
三十 專制的沙皇 變革的光緒 196
三十一 《圣彼得堡條約》劃界喪失的領土 199
三十二 吳大澂的功與過 212
三十三 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 217
三十四 瓜分中國東北的日俄戰(zhàn)爭 220
三十五 宋小濂與《滿洲里界約》 222
三十六 中俄《沿霍爾果斯河劃界議定書》 229
三十七 “蜜月”掩蓋邊界問題 231
三十八 “敵視”中的邊界談判 233
三十九 珍寶島之戰(zhàn)及影響 236
初戰(zhàn)告捷 237
大戰(zhàn)獲勝 238
爭奪坦克戰(zhàn) 239
中美蘇形成戰(zhàn)略“大三角” 240
四十 大軍壓境 此消彼長 242
四十一 蘇聯解體 中俄定界 245
“四加一”鄰邦 245
“一對四”劃界 247
黑瞎子島的變遷 249
第三章 中亞大國哈薩克 252
一 遠古時的哈薩克地域 254
二 多民族主宰融合的歷史 256
三 哈薩克汗國的建立與發(fā)展 259
四 俄國統(tǒng)治下的哈薩克 261
五 多邊外交 中哈定界 263
第四章 古老而“年輕”的吉爾吉斯 266
一 由大宛國起源的歷史 267
二 李白誕生地 269
三 吉爾吉斯人的遷徙 271
四 俄國統(tǒng)治下的吉爾吉斯 274
五 平衡外交 中吉定界 275
第五章 東西文明“合璧”的塔吉克 277
一 塔吉克人的祖先 279
二 東西文明合璧的歷史 279
三 “絲綢之路”的帕米爾 281
四 塔希爾與薩法爾 284
五 薩曼王朝的興衰 285
六 清廷與塔吉克及浩罕 288
七 沙俄侵占浩罕 289
八 獨立中的內戰(zhàn) 291
九 秉承大義 中塔定界 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