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49至1966年的十七年時期,國內共引進42個國家的867部影片,《新中國譯制片史(1949-1966)》分上下兩篇“十七年”的譯制片進行整理、闡述與分析。上篇,主要從譯制片前史,好萊塢影片與蘇聯(lián)進步譯制片的歷史交接,十七年時期蘇聯(lián)電影的發(fā)行放映、譯制片的理解障礙、從歷年電影周看十七年時期譯制片、十七年時期譯制片宣傳中的商業(yè)化傾向、十七年時期譯制片傳播中的城鄉(xiāng)之別等角度介紹譯制片在十七年時期的引進、翻譯、發(fā)行等狀況。下篇從譯制片的刪剪與禁映、譯制片的政治化傾向、譯制片的身體政治學、譯制片知識分子形象的他者化、譯制片社會遠景的烏托邦化、譯制片的人性與階級性等方面對十七年時期譯制片與中國電影比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