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新品種保護制度研究》在架構上分為3部分。首先從理論上對植物新品種保護這樣一種知識產權制度的內涵、構成、產生的經濟學動因等進行了分析,即《植物新品種保護制度研究》的第一、第二章。其次,筆者考察了植物新品種保護的國際背景及發(fā)展動態(tài)。分析了國際植物新品種保護制度變革動因,研究了其對國際植物新品種保護格局的影響及未來國際植物新品種保護的發(fā)展趨勢;其中重點探討植物新品種保護、TRIPS協(xié)議、生物多樣性的相關爭議及各方談判取向和利用品種權構筑貿易壁壘的做法,研究其對我國的影響,提出我國相應的策略選擇,即《植物新品種保護制度研究》的第三至六章。最后,筆者對我國植物新品種保護制度的實施狀況、面臨的制約因素及未來挑戰(zhàn)進行深入剖析,結合國際植物新品種保護的發(fā)展趨勢和國內參與主體的政策需求,吸取美國、日本、歐盟、印度等國家的成功經驗,研究提出了促進植物新品種保護制度完善和體系建設的政策建議,為建立適應全球植物新品種保護變革、符合我國農業(yè)發(fā)展和貿易水平提高要求的植物新品種保護制度提供研究支持和政策依據,即《植物新品種保護制度研究》第七至十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