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伽梵歌論
第一系
一、大綜合論
二、教義中心
三、俱廬之地
四、戰(zhàn)斗與人生
五、僧怯與瑜伽
六、僧怯、瑜伽與韋檀多
七、智慧意志之瑜伽
八、行業(yè)與犧牲
九、犧牲之意義
十、犧牲之主
十一、神圣行業(yè)之原則
十二、降世論
十三、神圣出生與神圣行業(yè)
十四、神圣工作者
十五、平等性
十六、平等性與知識
十七、自性決定論
十八、超出自性之三德
十九、涅粲與世間行業(yè)
二十、行業(yè)瑜伽要義
第二系
第一部
一、二分自性
二、敬愛與智識之綜合
三、至上神圣者
四、秘密中之秘密
五、神圣真理與大道
六、行業(yè),誠敬與智識
七、《薄伽梵歌》之至言
八、變是權能中之上帝
九、神能論(vibhuti)
十、世界精神觀(上篇)——時間為毀滅者
十一、世界精神觀(下篇)——論其雙方面
十二、道與敬愛者
第二部
十三、田與知田者
十四、超出三德
十五、三補魯灑
十六、精神作用之充實
十七、提婆與阿修羅
十八、三德、信心、工作
十九、三德、心思、工作
二十、本性與自法
二十一、趨向無上秘密
二十二、無上秘密
二十三、《薄伽梵歌》義理核心
二十四、《薄伽梵歌》之使信
附:薄伽梵歌
1988年中譯本序言
1957年海外初版序言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注釋
釋辭(義譯)
釋辭(音譯)
釋名——人名
釋名——神名
釋時
釋器
釋木
征引(一)
征引(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