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第一章 “言必稱希臘”,未必是“條條大路通羅馬”第一節(jié) 愛琴海,美在西方最初的搖籃美學從一開始就不是孤立的、封閉的,它的產生不可能是“無中生有”式的,而是從比它更古老的相關資源中逐步萌芽、發(fā)展、剝離而來的。第二節(jié) 從希臘到羅馬——那些走通和沒有走通的道路沉寂沒落是相對希臘的輝煌而言的,如果和走進死胡同的中世紀美學比較,那希臘化時期和羅馬時期的美學就已經算是不錯的了。第二章 在中世紀黑暗的盡頭看見文藝復興的曙光第一節(jié) 美,不過是上帝的一個名字他們的論調和柏拉圖給文藝定下的“兩大罪狀”相似:一方面,說文藝是虛構的,充斥著迷惑人的謊言,不能反映上帝的真理;另一方面,說文藝只能挑起人們的欲望,傷風敗俗。第二節(jié) 復興還是創(chuàng)新——文藝復興提供了什么新東西?文藝復興的源泉有以下幾個:第一,當然是古希臘羅馬的文藝美學,這是它直接學習和模仿的對象。第二,是新的思想和觀念在文藝美學中的反映,這是它最核心的內容。第三,是中世紀民間文藝和中世紀的造型藝術。第三章 新的成規(guī),新的啟蒙——從新古典主義到啟蒙運動第一節(jié) 沒有規(guī)矩,難成方圓;突破成規(guī),別有洞天文藝復興的成就被用在了和文藝復興精神相悖的地方,我們不妨把這種情況稱為“文藝復興后遺癥”,巴洛克藝術就是“文藝復興后遺癥”最主要的表征。第二節(jié) 啟蒙者的思想,看上去很美因為地域不同,它所要啟發(fā)的具體“蒙昧”狀態(tài)就不同,所以從思想內涵上來說,啟蒙主義并不是完全同一的。第四章 正襟危坐的集大成者——德國古典美學第一節(jié) “我頭頂上有著燦爛的星空,我心中有著永恒 的道德法則”——康德之“美”康德的美學,不是他關于具體的藝術經驗的總結,而是他龐大的哲學體系中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所以要理解他的美學,首先有必要對其哲學體系有個大致的了解。第二節(jié) 美學家中的大詩人和詩人里的美學家——歌德與席勒前有啟蒙主義思想,后有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運動的此起彼伏,這個時代一方面充滿激情,另一方面也讓各種思想在一起激烈地交鋒和融合。第三節(jié) 黑格爾的藝術難題黑格爾在其《美學》中,從他的哲學基礎出發(fā),給“美”下過一個定義:“美就是理念的感性顯現(xiàn)。”第五章 從多棱鏡到萬花筒——從“現(xiàn)代主義”美學到“后現(xiàn)代主義”美學第一節(jié) “革命美學”與“美學革命”相當一部分運用馬克思主義原理的美學理論同時又可以納入現(xiàn)代主義美學甚至是后現(xiàn)代主義美學的范疇里。第二節(jié) “惡之花”開在“上帝死了”之后 ——現(xiàn)代主義美學和文藝西方美學現(xiàn)代化進程最明顯的趨勢是從“理性”和“經驗”之外,尋找各種“非理性元素”來解釋美和文藝。第三節(jié) “人死了”,“美”進退兩難——后現(xiàn)代主義美學從美學上說,后現(xiàn)代主義與現(xiàn)代主義僅僅在反抗永恒性、一致性、連續(xù)性等傳統(tǒng)準則這一點上保持著某種表面的相似性,在實質上已經相去甚遠了。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