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錄石守謙教授自1994至2007年間陸續(xù)發(fā)表的十五篇論文,共分五個單元,以元明繪畫為主,上溯五代,下及二十世紀。作者以中國繪畫史的論述架構為經,以不同研究論題為緯,探索并示范中國繪畫的研究方法,回顧了從早年拜師方聞教授,以“風格”角度來了解中國畫史,到逐漸轉向以“畫意”為關注點,重新調整了自己過去對一些作品的看法。所謂“反思”,正是作者對自身學術歷程的一種剖析和檢討。自二十世紀中期以來,關于中國繪畫研究的方法與模式已有長足發(fā)展,其中以風格學的形式分析貢獻最力,在時代風格的確立與特定風格系譜的建立方面,成果卓著,但另一方面也出現了局限。作者對此作了回顧與反思,質疑以西方狹義的“再現”(representation)標準來研究中國繪畫的適當性,進而提出“畫意”作為一種觀看中國繪畫的方式?!爱嬕狻币辉~原出自中國傳統(tǒng)畫史,但作者試圖從藝術品與觀者互動的角度予以考量,力求將作品還原至創(chuàng)作初始的文化情境來理解其“畫意”。全書以“畫意”一旨貫串,于風格分析的基礎之上,一方面開展新議題,一方面對傳統(tǒng)的議題提供新視角,如以族群沖突、交融的觀點解析豐富多元的蒙元繪畫、或以區(qū)域競爭的角度觀察地方畫派等,其中對于“文人畫”發(fā)展的重新審視與解讀,更是前所未發(fā)之真知灼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