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緒論
序篇 上?!盀保骸鞍艘蝗变翜麜?zhàn)前后政商消長
第一章 上海都市的開放性
第一節(jié) 上海的都市化程度
第二節(jié) 上海各租界當局的文化統(tǒng)治
第二章 市民階層的構成及現代化動因
第一節(jié) 市民階層的主要來源:移民
第二節(jié) 各類移民轉型為上海市民:多次社會化過程
第三章 市民文化的特征:消費性與流行性
第一節(jié) 市民意識與市民趣味
第二節(jié) 戰(zhàn)時市民文化的背景:政商消長
第三節(jié) “消費革命”
第四節(jié) 流行文化消費實質:自我實現
第四章 市民生活
第一節(jié) 華洋雜處
第二節(jié) 電影市場
小結 上海持續(xù)都市化進程的可能性
上篇 “孤島”:電影中國家意識的轉換性表達與消解趨勢(1937—1941年)
第一章 “孤島”上海:開放性被徹底打破
第一節(jié) 日本租界當局的管理效能
第二節(jié) “孤島”中的市民生活
第二章 電影格局與產業(yè)結構的變化
第一節(jié) 張善琨的“影業(yè)帝國”計劃
第二節(jié) 電影產業(yè)格局:民族電影產業(yè)重建的可能性
第三節(jié) 電影院的興盛:國片的直接繁榮
第三章 國家意識的轉換性表達
第一節(jié) 《木蘭從軍》的策略
第二節(jié) 女性的消費成為都市生活的標志
第三節(jié) “孤島”電影對于大后方的政治意義:政治沒有灰色地帶
第四章 適應孤島文化心態(tài)與語境的影片制作
第一節(jié) 類型化趨勢
第二節(jié) 劇本荒暴露的電影工業(yè)結構性問題
小結 國家意識的轉換性表達與消解趨勢
下篇 全面淪陷期:電影在政治壓抑下積極參與本土意識及其話語表達方式的建構(1941-1945)
第一章 全面淪陷后的上海
第一節(jié) “保持‘國際都市’面貌”
第二節(jié) “國際都市”計劃破產
第二章 全面淪陷期的文化干預策略
第一節(jié) 規(guī)范:日本對占領區(qū)的電影侵蝕政策
第二節(jié) 懷柔:鑒于對歐美文化敬畏之下的“孤島”文化干預
第三章 塑造崇日文化認同的努力:日本電影工業(yè)在上海本土化的過程
第一節(jié) 政治統(tǒng)治與文化滲透:建立“新上海”的設想與電影發(fā)行
第二節(jié) 直接合作與噯昧的信任
第四章 符合占領需要的泛亞洲文化形象的建構
第一節(jié) 愛情話語的初現:從《博愛》到《萬世流芳》
第二節(jié) 政治工具和娛樂明星的抉擇:李香蘭現象
第五章 用愛情與忠誠建立都市認同
第一節(jié) “社會片”與“大東亞秩序”的背離
第二節(jié) 愛情話語參與本土意識建構
第三節(jié) 經典文本的本土化的重新改編:忠誠
小結 上海電影對都市本土意識的表現
結語 上海電影參與建構本土都市認同的形成
附錄一 圖表
附錄二 主要參考文獻
附錄三 影片片目
遇見“未”知的到“來”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