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少年,鄉(xiāng)村的路
一、西蔣村,出生地與家世
二、灞橋,一個送人遠行的地方
三、不要耽擱了自己的行程
四、趙樹理:第一個文學引路人
五、由向往“神童”而眺望遙遠的天際
六、柳青:文學道路上的第二個導師
第二章 民請教師的文學夢
一、回鄉(xiāng)當了小學民請教師
二、看不見未來的文學自修
三、“處女作”的誕生
四、早期習作:黑暗中的摸索
五、此生絕不能在女人問題上跌倒
六、從農中教師到“?;逝伞?
七、“半個藝術品”修復了文學神經
第三章 業(yè)余作者:戴著鐐銬跳舞
一、亮相《陜西文藝》
二、《接班以后》一炮打響
三、三見柳青
四、《無畏》之畏
五、“文革”后期的寫作:戴著鐐銬跳舞
六、《信任》荻獎
七、大樹的風格
八、灞橋區(qū)文化館的日子
九、一個“業(yè)余作者”的精神面影
第四章 “我”的自覺與文學的自覺
一、“剝離”與“尋找”
二、讀書興趣與文學接受
三、尋求藝術突破的“蓄意”閱讀
四、西蔣村老屋的藏書
五、蟄居鄉(xiāng)村的寫作生活
六、從追蹤政治與人到探尋文化與人
七、《人生》的“打擊”與《康家小院》的“新生”
八、生命的警鐘與“枕頭工程”
第五章 《白鹿原》問世
一、“尋根”與“挖祖墳”
二、“作家”與“書記”之選
三、“咋叫咱把事弄成了!”
四、《白鹿原》的出版
五、《白鹿原》解讀
六、一段空前絕后的美好時月
七、《白鹿原》:持續(xù)20年的火與熱
第六章 原下的日子
一、主席之位
二、歸去原下
三、西湖論劍:“思想的力量”與“生命體驗”
四、清夜閑談
五、二府莊:原下的日子
六、通過散文回到自身
七、在文學史的長河中
八、蛹變化蝶
收起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