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科學家學術成長資料采集工程簡介
總序一
總序二
總序三
導言
第一章 少年時代的求學
莆仙文風、書香門第
黃氏祠堂與初小生涯
參加莆田縣第二屆小學畢業(yè)會考
輾轉求學的初中生活
哲理中學與有趣的化學
會玩的孩子王
第二章 從莆田走進協(xié)和
立志從醫(yī),報考協(xié)和大學
抗戰(zhàn)時期在邵武的協(xié)和大學
學醫(yī)不成、轉向化學
初涉研究,適應戰(zhàn)時需要
擔任化學系和農藝系的助教
第三章 從嶺南飛向哈佛
從邵武到嶺南
康樂園里醉心中草藥研究
以特別的方式進哈佛:推薦入學
研究先行:先進實驗室,后入學攻讀學位
全身心投入可的松研究:改進研究路線
艱難的回國歷程:日內瓦會議與給總統(tǒng)寫信
第四章 來到有機所,探索有機分子結構
北方太干燥,選擇工作在上海
結合中國資源,開展甾體與中藥研究
推動有機化學研究方法的變革
第五章 從甾體轉向硼氫:為了“兩彈一星”所需的高能燃料
研制導彈:錢學森指了一個方向
三天三夜大討論與方向轉變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570小組與硼氫燃料研制的危險實驗
33號研制成功,用于導彈受阻
第六章 結緣氟化學:國家的需要就是我的課題一
原子彈研制的三大難關與111任務
紅外光譜法解析潤滑油結構
實驗廠生產出潤滑油,原子彈提前爆炸
研制航天陀螺油與多品種潤滑油
“兩彈一星”與含氟聚合物
“東方紅一號”上的溫控涂層
美國特務、解毒與竺春花式的人物
第七章 含氟材料研制由軍用轉向民用
國家任務減少、仿制產品工業(yè)化受阻
從軍用轉向民用:新型鉻霧抑制劑F-53的研制與應用
戰(zhàn)場上,請死神離開:氟碳代血液的研制
峰回路轉:氟碳代血液的研究獲得新生
第八章 氟化學研究回歸基礎:新材料與亞磺化脫鹵反應
回歸基礎,研究含氟高分子單體和聚合物
“意外”的發(fā)現:亞磺化脫碘反應
亞磺化脫鹵反應:探索新試劑與反應系列
開辟全氟和多氟烷基亞磺酸鹽和磺酰鹵的化學
進一步探討機理,帶動全氟烷基化研究
結合心愛的甾體研究,探討含氟烷基取代的天然產物
國際影響:莫瓦桑獎與上海氟化學
第九章 科研管理與人才培養(yǎng)
新形勢下整合有機所的研究方向
建設圖書資料,完善科研支撐
研究人才引進來與推出去
倡導不能把研究生作勞動力
改革研究生考試制度:累積考試
第十章 刊物創(chuàng)辦、國際合作與交流:為了化學的國際化
擔任《化學學報》主編,創(chuàng)辦《中國化學》(英文版)
特殊時期的國際學術交流
國際氟化學交流
IUPAC相關工作:理事、會議在中國舉辦
國際氟化學會議在上海召開
國際合作與最早承擔科研外包
結語
附錄一 黃維垣年表
附錄二 黃維垣主要論著目錄
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