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輯《讀庫》一共包含十篇文章,《生而有罪》,《心戰(zhàn)》,《阡陌行》,《雜技四十年》,《勐龍河畔》,《百時屯的七個人》,《破裂的沙漏》,《這么早就立體了》、《一份書賬》以及《唐代文工團》?! 渡凶铩肥且黄P于納粹兇犯的子女的訪談錄,作者是奧地利著名新聞記者彼得·西施羅夫斯基,本文是同名圖書的摘錄。原書1987年出版后曾在德國引起巨大反響,并譯成多種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一次偶然的邂逅,讓他開始關注積極參與第三帝國活動的那些人的子女,就像是涉身所熟悉領土的一次探險,逐漸得知,這里生活著一些陌生男女。他不了解他們的種種煩惱和問題,父輩的過去給他們留下了至今無法擺脫的重負。他開始著手寫作這本書,采訪納粹子女,他不大留意他們父母的所作所為,只關心兒女的想法,他們是否把父母當作納粹分子看待。最重要的標準是兒女如何評價父母?!?961年,高中還沒畢業(yè)的戴鴻雁應征入伍,準備到廈門、金門對峙的最前線海島上擔任心戰(zhàn)閩南語廣播員。他的一生從此改變,情報與廣播成為他一生中的兩個關鍵詞。與他一起被改變命運的人共計五千人左右,他們用自己的聲音參加了一場持續(xù)數十年的“戰(zhàn)斗”。他們隸屬于一個曾經的部隊番號:五三六部隊。這支部隊還有另一個名字叫“對臺心戰(zhàn)部隊”?!缎膽?zhàn)》記錄的是從1953年到1991年,這場沒有硝煙的攻心戰(zhàn),也是一場持續(xù)數十年的隔空喊話?! 囤淠靶小肥蔷G妖所寫臺灣現代農業(yè)考察筆記之三,也是完結篇。在臺灣,政府由幕前退居幕后,以輔導代替領導,減少干預。農村早有一個最大的民間組織代行政府多項職能,運轉多年,就是農會。在采訪中也讓大家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農會。 《雜技四十年》里,上海雜技團副團長蔡榮華回顧入行四十多年的歷程,中國雜技距離一門國際化的藝術表達形式,還很遠很遠:“我們想讓觀眾快樂,但我們自己不怎么快樂。差距的根源就在這里?!薄?012年9月,王昌改離開父母,遠赴天津讀書。至此,勐龍河成為家鄉(xiāng)的代名詞,存留在他的記憶里?!钝慢埡优稀防锿醪幕貞浟俗约旱募亦l(xiāng)?! 栋贂r屯的七個人》里,姜淑梅老太太繼續(xù)講述她老家山東巨野百時屯的故事?! 镀屏训纳陈肥呛轫嵤崂淼碾娮佑螒蛑械姆蔷€性敘事。隨著游戲制作者身份的轉變,他們在敘事層面所需要做的工作,已經由類似小說家的撰寫劇本,變?yōu)榱祟愃平ㄖ煹臉嫿ㄊ澜缫?guī)則。在這個規(guī)則下填充內容、做出抉擇的任務,已經交由玩家來完成。 亓冠奇在《這么早就立體了》里回顧了3D、4D電影早期發(fā)跡史。3D電影在電影誕生之初就一直在開發(fā)和研究,隨著電影技術的日新月異,特別是五十年代Natural Vision(天然視覺3D)的問世,各大電影公司推出了大批3D電影,題材多局限在能體現3D沖擊效果的恐怖、驚悚、科幻類影片,內容大多乏善可陳,由于各方面原因,3D電影高潮后來退卻。直到2004年首部IMAX3D電影《極地特快》(The Polar Express)和2009年的《阿凡達》(Avatar)創(chuàng)造的神話,3D才又復興起來。4D的概念早在上世紀三十年代就已經在電影院中出現過了,它通常是以氣味來迎合影片主題,也獲得過有限的成功。環(huán)境技術的追求讓觀眾更深入地參與其中,得到全方位身臨其境的影院體驗。到目前為止,4D影院在個別國家逐漸形成一些氣候,但并未被普及。 楊葵的《一份書賬》是一份個人的書賬,也是一份關于八九十年代文學、出版、閱讀的小小文獻,真實記錄了那些年書店都擺著哪些書,文學界都流行哪些書,又有哪些書在激蕩人心…… 和樂曾在《讀庫1004》對官妓、長安市井妓做過介紹,這次帶來了《唐代文工團》,講講唐代這些“從事文藝演出的團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