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錄序言符號表上篇光學諧振腔第1章典型光束 31.1電磁波概述 31.2平行光束 51.3 中心光束 71.4高斯光束 10第2章光學諧振腔 162.1結構特點 162.2模的概念 172.3 基本參量 19第3章幾何理論 233.1光線傳輸 233!2 243.3特征光束 293.4 再現方式 333.5典型諧振腔 353.6透鏡序列 43第4章衍射理論 474. 1 標量衍射 474.2數學描述 484.3場分布與角分布 524.4衍射損失及頻譜 554.5 腔的公式化 574.6 腔的相似性 60第5章幾何衍射理論 665.1多元件諧振腔 665 .2幾何衍射積分 68.3腔的正則表述 71第6章積分方程解法 731.4 .1解的存在性 736.2數值迭代方法 746.3等價微分方程 742.4 .4若干微擾方法 776.5 分 法 824.7 6 變分方法簡介 86第7章平行光束諧振腔 897.1矩形平行平面腔 897.2矩形腔的角分布 957.3圓形平行平面腔 997.4直角棱鏡腔的模 1044.8 5 棱鏡腔的偏振態(tài) 106第8章高斯光束諧振腔 1086 面諧振腔 1088.2高斯腔的衍射損失 1138.3高斯腔的發(fā)散角 1158.4對稱共焦諧振腔 117第9章中心光束諧振腔 1219.1不穩(wěn)定腔的特點 1219.2 幾何分析 124,.3 分 程 1259. 4 本征模式 126,.5 數值分析 12,9 .6衍射損失 1319 .7放大倍數的影響 1339 .8鏡面邊緣的影響 134,., 不 性的 響 1369 .10 與穩(wěn)定腔的聯系 139,.11 不 腔 140第10章特殊結構諧振腔 14210.1 光 諧振腔 14210.2 腔的 分 程 14510.3扭曲像散光束腔 14910.4小反射鏡諧振腔 15010.5模自濾不穩(wěn)定腔 15410.6有耦合輸出孔諧振腔 156 10.7梯度反射諧振腔 1571.5 .8高斯反射諧振腔 1612.5 .9超高斯不穩(wěn)定腔 1654.9 .10拋物反射共焦腔 1677 .11衍射光柵諧振腔 1709.3 .12衍射光柵的運用 17410!13 諧振腔 178第11章環(huán)形光學諧振腔 18310 環(huán)形腔的特點 18311 倒向波的抑制 18412 光陀螺的拍頻 187第12章真實光學諧振腔 19112.1諧振腔的?;?19112.2不敏感諧振腔 197第13章模式選擇技術 20213.1激光束的發(fā)散角 20213.2橫模選擇方法 20313.3角分布選擇器 20613!4 模 21013!5 模選 法 21213.6三鏡縱模選擇 21413.7干涉儀縱模選擇 21713.8金屬薄膜選模 220第14章諧振腔的應用 22414.1諧振腔與干涉儀 22414!2 高 光 的 228下篇引力波探測第15章引力波探測簡介 23715.1引力波概述 23715.2 幾種干涉儀 24010 .3引力波探測 246第16章影響探測的噪聲 25016.1 噪聲的種類 25016!2 光 25211 .3鏡子的運動 25516!4 光 256 i6.5氣體阻尼擺 258i6. 6氣阻熱噪聲 259i6. 7 內阻熱噪聲 260i6. 8 地動噪聲 2621.6 9 殘存氣體噪聲 262第17章選擇探測工作點 2641.7 i探測工作點 264i7. 2 預調制技術 2652.6 3 內調制技術 267第18章提高探測靈敏度 2692.7 i臂長折疊技術 269i8.2動力再生技術 275i8.3信號增強技術 2771.8 %其他措 施 278第19章干涉儀瞬態(tài)特性 2801.9 i 邁克耳孫型 280i9. 2 薩奈克型 284i9. 3 弗克一史密斯型 2872.8 % 各型的比較 289第20章系統(tǒng)的模式匹配 29i2.9 i邁克耳孫干涉儀 29i20.2動力再生諧振腔 29420.3 模式失配噪聲 298第21章幾種信號提取術 3022.10 i 普通二極管 30210.4 正位四瓣管 30310.5 斜置四瓣管 305第22章自動調整與信號提取 3082.11 i 腔長的鎖定 30822.2腔鏡的準直 31022.3引力波信號的提取 313M寸錄 315參考文獻 317”弓I 329 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