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文學、認知與記憶第一章 文學、認知與記憶第一節(jié) 文學的功能第二節(jié) 人類認知的文學屬性第三節(jié) 記憶的文學屬性第四節(jié) 文學研究與記憶研究之喻第二章 文學與認知研究發(fā)展概述第三章 敘事與認知:以三邊敘事結構為例
第二部分 記憶與自我第四章 記憶研究概述第一節(jié) 記憶研究的歷時發(fā)展第二節(jié) 敘事材料閱讀與記憶的經典實驗第五章 記憶的分類及自傳記憶理論第一節(jié) 記憶的分類第二節(jié) 自傳記憶第三節(jié) “自我記憶系統(tǒng)”理論第四節(jié) “閃光燈記憶”第六章 記憶的建構性第一節(jié) 意象、語言和敘事推理第二節(jié) 自傳記憶與敘事身份第三節(jié) “圖式”理論及記憶之“罪”
第三部分 敘事與自我建構第七章 等待傳記性敘述的自我第一節(jié) 苦惱的自我敘述者第二節(jié) “人生之鸛”與場外敘述第三節(jié) 目盲與洞察第四節(jié) 反思:傳記性敘述的有效性問題第八章 創(chuàng)傷體驗與敘事治療:迪內森作品分析第一節(jié) 分離性創(chuàng)傷體驗第二節(jié) 敘事療傷第九章 “買殼上市”的敘事身份策略:《不朽的故事》第一節(jié) 人生故事的斷裂與身份焦慮第二節(jié) 虛構的人生故事與敘事契約第三節(jié) “買殼上市”的身份策略第四節(jié) 敘事契約中的主人公與旁觀者:誰是最好的敘述者?
第四部分 敘事身份建構的困境及出路第十章 無法控制的契約敘事:巴特的《S/Z》第一節(jié) 《薩拉辛》:一場“契約敘事”第二節(jié) 敘事作為交換商品的獨特性第十一章 敘事身份建構中的暴力:麥克尤恩的《贖罪》第一節(jié) 敘事身份第二節(jié) 故事層面的敘述暴力:守護天使與淫棍第三節(jié) 敘述層面的敘述暴力:人人都是布里奧妮第四節(jié) 作家的道義承擔第十二章 傳記性敘述的雙重困境及對策:庫切的《?!返谝还?jié) 自傳與他傳攜手:蘇珊的愿景第二節(jié) 自傳的裂變與他傳的改寫:蘇珊的困境第三節(jié) 自傳與他傳的死胡同:異文化的星期五第四節(jié) 庫切的選擇
第五部分 對記憶的挑戰(zhàn)與超越第十三章 自傳記憶的虛構、懸置與角色扮演:迪內森作品分析第一節(jié) 虛構的自傳記憶第二節(jié) 懸置的自傳記憶第三節(jié) 主動的角色扮演第四節(jié) 結論第十四章 視角的偏頗與記憶的建構性:芥川龍之介的《竹林中》第十五章 呈現(xiàn)可能世界第一節(jié) 可能世界理論第二節(jié) 呈現(xiàn)多種可能世界第三節(jié) “平行宇宙敘述”與自傳記憶的建構性:《堪薩斯》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