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法律理論法學稅法與私法關系總論

稅法與私法關系總論

稅法與私法關系總論

定 價:¥39.00

作 者: 李剛 著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法律 理論法學

ISBN: 9787511861511 出版時間: 2014-04-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412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稅法與作為私法的民商法之間何以能夠發(fā)生關系?如何發(fā)生關系?發(fā)生的關系又應如何協(xié)調?本書回答的正是上述問題。換言之,本書研究的主旨就在于發(fā)掘稅法與私法關系的本源,分析二者關系的形態(tài),并且探討當二者關系產生沖突時應如何加以協(xié)調。本書認為,以對私人財產所有權的確認和保障為本源,稅法與私法之間具有內在而又廣泛的聯(lián)系,表現(xiàn)在基本理論和具體制度兩方面。前者,以契約精神及其所內涵的“自由、平等和權利”等要素為支點,深入影響到稅法的概念和本質、稅收法律關系、稅收法律行為、稅法的價值和原則等基本范疇;后者,則以債權債務法律關系為媒介,進而導致稅法在稅收債務關系的要素和變動等方面對私法的借鑒和引入。由此,作者試圖以稅法與私法的關系研究為起點,突破傳統(tǒng)稅法學缺乏自身理論基礎的困境,促成其向現(xiàn)代的轉變,形成中國現(xiàn)代稅法學的基本理論框架。這也是本書的主要創(chuàng)新之處。

作者簡介

  李剛,法學博士,廈門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國家級教學團隊“廈門大學財稅法教學團隊”骨干成員;現(xiàn)任廈門大學國際稅法與比較稅制研究中心(CITACT―XMU)副主任,廈門大學法學院經濟法教研室主任;英國赫爾大學法學院(2010年3―6月)和臺灣大學法律學院(2012年9―11月)訪問學者。自1998年以來,已在《法學研究》、《稅務研究》、《中外法學》、《法學評論》、《法學家》、《法制與社會發(fā)展》、《現(xiàn)代法學》、《法商研究》、《廈門大學學報(哲社版)》、《經濟法論叢》和《財稅法論叢》等刊物上發(fā)表獨著或合著論文五十余篇。獨著《現(xiàn)代稅法學要論》(廈門大學出版社2014年版);合著《現(xiàn)代財稅法學要論》(科學出版社2007年版);參編《國際稅法學》(劉劍文主編,第1、2版)、《財稅法學》(第2版;劉劍文主編,教育部“十五”國家級規(guī)劃教材)、《國際稅法學》(廖益新主編,教育部“十一五”國家級規(guī)劃教材)、《宏觀調控法研究》、《財稅法學研究述評》、《經濟法學》等教材或論著十余部。

圖書目錄

目錄
導言困境與變革——中國稅法學的現(xiàn)代化
一、困境——傳統(tǒng)稅法學理論基礎的缺乏
二、變革——中國稅法學的現(xiàn)代化
三、小結
第一章稅法與私法關系的淵源
第一節(jié)稅法與私法關系探源——國家、稅收和財產所有權
一、稅收的起源及其本質——階級斗爭說和社會契約論
(一)階級斗爭說中的矛盾與對立——權力與權利的脫離和沖突
(二)社會契約論中的和諧與統(tǒng)一——權利與權力的協(xié)調和契合
(三)稅收和稅法概念新說
(四)“稅收的傳統(tǒng)三性”特征新解0
二、稅法與私法關系的本源——對(私人)財產所有權的確認和保障
(一)市場經濟對私人財產所有權的確認
(二)依法治國對私人財產所有權的保障
(三)法治的租稅國家——現(xiàn)代國家發(fā)展的必然趨勢
第二節(jié)稅法與私法關系溯源——稅法與私法關系的歷史沿革
一、稅法與私法關系的歷史沿革——以借用概念之爭為中心
(一)稅法與私法關系分合史
(二)借用概念和固有概念之爭
二、借用概念問題的厘清
(一)私法概念借用的必要性
(二)稅法借用概念的具體問題分析
(三)協(xié)調統(tǒng)一說——稅法與私法關系之我見
三、我國首例個人捐贈稅案——稅法借用概念的實例分析
(一)基本案情
(二)從稅法借用概念角度對本案的具體分析

第二章稅收法律關系與稅收法律行為
第一節(jié)稅收法律關系新論
一、我國傳統(tǒng)稅收法律關系理論研究述評
(一)稅收法律關系的概念表述
(二)稅收法律關系的特征總結
(三)稅收法律關系的構成要素
二、權力關系說與債務關系說——稅收法律關系性質之爭
(一)權力關系說與債務關系說對立的形成——德國的一元說
(二)權力關系說與債務關系說的發(fā)展——日本和我國臺灣地區(qū)的二元論
(三)我國大陸關于稅收法律關系性質的新觀點——分階段論和分層面關系說
(四)從權力關系說到債務關系說
三、現(xiàn)代稅收法律關系理論建立的前提——合理的理論背景
(一)稅法與國際稅法——稅收法律關系與國際稅收法律關系
(二)稅收法律關系的范圍
四、現(xiàn)代稅收法律關系理論結構示意圖——建構與解讀
(一)現(xiàn)代稅收法律關系理論結構示意圖的建構
(二)現(xiàn)代稅收法律關系理論結構示意圖的解讀
第二節(jié)稅收法律行為初論
一、稅收法律行為概述
(一)稅收法律行為的概念和種類
(二)稅收法律行為的性質——與行政法律行為及私法法律行為的關系
(三)稅收法律行為與稅法上的事實行為——稅法上行為的體系
二、稅收法律行為的私法學分析
(一)國家的稅收立法行為與征稅行為
(二)稅務機關的稅收行政處分
(三)納稅主體的稅法意思表示

第三章稅法的公平價值
第一節(jié)稅法的公平價值體系
一、稅法的平等適用——第一層次的形式正義
(一)平等價值在稅法中的體現(xiàn)
(二)強調稅法平等價值的必要性
二、稅法的征稅公平——第二層次的實質公平
(一)西方稅法基本原則理論中的征稅公平原則
(二)征稅公平原則的具體內容
三、稅法的本質公平——第三層次的公平價值
(一)稅收法律關系的第一層面
(二)稅收法律關系的第二層面
四、稅法公平價值研究的理論意義
(一)重新明確公平價值與效率價值之間的關系,為稅法提供正確的價值導向
(二)構建稅法公平價值體系,為稅法價值論的形成奠定基礎
第二節(jié)契約精神與中國稅法的現(xiàn)代化——由稅法公平價值研究引發(fā)的思考
一、契約精神與中國稅法的現(xiàn)代化
(一)中國稅法現(xiàn)代化的含義與主要內容
(二)契約精神——中國稅法現(xiàn)代化的支點與核心
二、由依法治稅到稅收法治
(一)我國依法治稅理論的歷史回顧
(二)依法治稅的概念和內涵
三、稅收法律意識的重構
(一)反映實在稅法既存價值觀念之稅收法律意識的誤區(qū)
(二)以稅法應有的公平價值觀念指導重構稅收法律意識
四、稅法的作用與功能
五、現(xiàn)代稅法學的學科體系

第四章稅法原則與私法原則的融合與協(xié)調
第一節(jié)稅收法定主義
一、稅收法定主義的歷史發(fā)展及其歷史意義
(一)稅收法定主義的歷史發(fā)展
(二)以“同意”為核心——稅收法定主義的歷史意義
二、稅收法定主義的基本含義和具體內容
(一)稅收法定主義的基本含義
(二)稅收法定主義的具體內容
三、從法解釋的角度看我國《憲法》第56條與稅收法定主義
(一)范圍性因素
(二)內容性因素
(三)控制性因素
(四)稅法上可否反于文義解釋
第二節(jié)實質課稅原則
一、稅收規(guī)避的基本理論
二、實質課稅原則的立法例
三、實質課稅原則在治理稅收規(guī)避中的運用
(一)在治理稅收規(guī)避中運用實質課稅原則的理論難題
(二)實質課稅原則在稅收規(guī)避行為治理中的實際運用
第三節(jié)誠實信用原則
一、誠實信用原則適用于公法及其法理基礎
(一)誠實信用原則適用于公法的爭論
(二)誠實信用原則適用于公法的法理基礎
二、誠實信用原則適用于稅法及其法理基礎
(一)誠實信用原則適用于稅法的法理基礎——與稅收法定主義的關系
(二)誠實信用原則適用于稅法的要件
(三)誠實信用原則適用于稅法的效果
三、誠實信用原則與信賴保護原則
(一)公法上信賴保護原則的含義及其歷史發(fā)展
(二)誠實信用原則與信賴保護原則之間的關系
四、誠實信用原則與情事變更原則
(一)情事變更原則適用于稅法的要件
(二)情事變更原則適用于稅法的效果
(三)誠實信用原則與情勢變更原則之間的關系
(四)對我國稅法中情事變更原則的分析

第五章稅收債權債務法律關系
第一節(jié) 稅收債務關系概述
一、稅收債務關系的概念和特征
(一)稅收債權債務法律關系的分類
(二)稅收債務關系的概念與特征
二、稅收債務關系的主體
(一)稅收債權人
(二)稅收債務人與稅收義務人
三、稅收債務人的主體資格
(一)稅收權利能力
(二)稅收行為能力
(三)稅收責任能力
第二節(jié)稅收債務關系的客體和主要內容
一、稅收給付請求權的概念與分類
(一)稅收給付請求權的概念
(二)稅收給付請求權的分類
二、稅收債務關系的擴張——稅收連帶債務
(一)稅收連帶債務
(二)第二次納稅義務
第三節(jié)稅收債務關系的變動
一、稅收債務關系的產生
(一)稅收債務關系產生的時間——課稅處分說與構成要件說
(二)稅收債務關系的成立、有效與生效
(三)對稅收預繳請求權的分析
二、稅收債務關系的變更
(一)稅收債務關系主體的變更
(二)稅收債務關系客體和內容的變更
三、稅收債務關系的消滅
(一)稅收債務的履行(清償)
(二)稅收債務的抵銷
(三)稅收債務的免除
(四)稅收債務的消滅時效

結語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shuitoufair.cn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