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醫(yī)學藥學藥物中間體化學(第二版)

藥物中間體化學(第二版)

藥物中間體化學(第二版)

定 價:¥98.00

作 者: 呂春緒,錢華,李斌棟 等著
出版社: 化學工業(yè)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工業(yè)技術 化學工業(yè) 制藥化學工業(yè)

ISBN: 9787122190253 出版時間: 2014-03-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567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本書在第一版的基礎上,以中間體為主線,在加強理論知識的同時,詳細介紹了包括藥物中間體合成設計、環(huán)合反應、硝化反應、磺化反應、?;磻⒓映煞磻?、氧化反應、還原反應、縮合反應、氨解反應、烷基化反應、鹵化反應、手性藥物中間體合成以及藥物中間體的分離與結構鑒定等內(nèi)容,并重點介紹了化合物的新型合成方法與檢測手段。具有較強的理論性、系統(tǒng)性、新穎性、實用性和先進性。本書可作為高等院校有關專業(yè)的教材,也可供從事醫(yī)藥、農(nóng)藥、獸藥及其中間體研究、設計、生產(chǎn)以及使用的有關科研、設計人員及工程技術人員參考。

作者簡介

  呂春緒,南京理工大學,主任、教授、博導,呂春緒,教授,博士生導師,南京理工大學化學工程與技術一級學科及國家重點應用化學學科帶頭人,藥物中間體重點實驗室主任,我國含能材料學科領域著名學者、專家。曾任南京理工大學副校長,現(xiàn)任國防科工委民爆行業(yè)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國防科工委民爆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民爆行業(yè)協(xié)會副理事長、中國民爆學會主任委員等職。研究成果先后獲國家科技進步二、三等獎、國家科技發(fā)明三等獎、部科技進步特等獎及中國十大發(fā)明金獎等多項獎勵。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江蘇省“333工程”第一層次專家,享受國家政府特殊津貼。1965年畢業(yè)于炮兵工程學院。曾以高級訪問學者身份赴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合作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是炸藥及藥物中間體的設計合成與工藝和表面活性劑合成與應用,特別注重選擇性及綠色硝化等有機合成方法的研究。他提出的硝酸銨自敏化理論是膨化硝銨炸藥發(fā)明點的核心。該技術被列為國家級重大科技成果推廣項目,已在全國80多個工廠推廣使用。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了硝酰陽離子(NO2+)理論并撰寫專著。培養(yǎng)博士及碩士研究生100多名,發(fā)表論文約300篇,其中被SCI、EI 及ISTP收錄130篇,出版專著教材16部。

圖書目錄

1緒論1
1.1藥物中間體的概念及內(nèi)涵1
1.2藥物中間體是精細化工的重要組成
部分2
1.3藥物中間體國外研究現(xiàn)狀4
1.3.1醫(yī)藥中間體國外發(fā)展現(xiàn)狀與
發(fā)展趨勢4
1.3.2農(nóng)藥中間體國外發(fā)展現(xiàn)狀與
發(fā)展趨勢6
1.4藥物中間體國內(nèi)發(fā)展現(xiàn)狀7
1.4.1藥物中間體國內(nèi)發(fā)展現(xiàn)狀與情況7
1.4.2農(nóng)藥中間體國內(nèi)發(fā)展現(xiàn)狀與情況9
1.5藥物中間體國內(nèi)及研究方向10
1.5.1醫(yī)藥中間體國內(nèi)及研究方向10
1.5.2農(nóng)藥中間體國內(nèi)研究及發(fā)展方向15
參考文獻22
2藥物中間體的合成設計25
2.1逆向合成路線設計及其技巧25
2.1.1逆向合成法常用術語25
2.1.2逆向切斷的基本原則26
2.1.3逆向切斷技巧27
2.1.4官能團的保護29
2.1.5導向基的應用31
2.2合成設計路線的評價標準32
2.2.1原料和試劑的選擇32
2.2.2反應步數(shù)和反應總收率33
2.2.3中間體的分離與穩(wěn)定性34
2.2.4反應設備要求34
2.2.5安全度35
2.2.6環(huán)境保護35
2.3單官能團化合物的C―X鍵切斷
設計35
2.3.1羰基化合物RCOX的合成設計35
2.3.2鹵代烴、醚和硫醚的合成設計36
2.3.3胺的合成設計37
2.4雙官能團化合物的C―X鍵切斷
設計40
2.4.11,1-雙官能團化合物的C―X鍵
切斷40
2.4.21,2-雙官能團化合物的C―X鍵
切斷41
2.4.31,3-雙官能團化合物的C―X鍵
切斷42
2.5單官能團化合物的C―C鍵切斷
設計43
2.5.1醇的C―C鍵切斷43
2.5.2羰基化合物的C―C鍵切斷45
2.5.3烯烴的CC鍵切斷47
2.6雙官能團化合物的C―C鍵切斷
設計48
2.6.1Diels-Alder反應48
2.6.21,3-雙官能團化合物和α,β-不飽和
羰基化合物的C―C鍵切斷49
2.6.31,5-雙官能團化合物的C―C鍵
切斷52
2.6.41,2-雙官能團化合物的C―C鍵
切斷55
2.6.51,4-雙官能團化合物的C―C鍵
切斷56
2.6.61,6-雙官能團化合物的合成
設計59
參考文獻62
3環(huán)合反應64
3.1概述64
3.2形成六元碳環(huán)的環(huán)合反應65
3.2.1Diels-Alder反應65
3.2.2Robinson成環(huán)反應66
3.2.3芳香族化合物的還原反應66
3.2.4金屬有機化合物催化的環(huán)化
反應66
3.2.5取代苯分子內(nèi)的Friedel-Crafts
反應67
3.3形成吡咯衍生物的環(huán)合反應67
3.3.1形成吡咯環(huán)的環(huán)合反應68
3.3.2形成氫化吡咯環(huán)的環(huán)合反應69
3.3.3形成環(huán)狀四吡咯環(huán)的環(huán)合反應71
3.3.4形成苯并吡咯環(huán)的環(huán)合反應76
3.4形成唑類衍生物的環(huán)合反應78
3.4.1形成唑環(huán)的環(huán)合反應78
3.4.2形成氫化唑及其酮類化合物的
環(huán)合反應79
3.4.3形成苯并單唑環(huán)的環(huán)合反應81
3.5形成吡啶衍生物的環(huán)合反應82
3.5.1形成吡啶及氫化吡啶環(huán)的
環(huán)合反應82
3.5.2形成苯并吡啶環(huán)的環(huán)合反應84
3.6形成含兩個及兩個以上雜原子的六元
雜環(huán)及其稠環(huán)體系的環(huán)合反應87
3.6.1形成二嗪和苯并二嗪環(huán)的
環(huán)合反應87
3.6.2形成嗪和噻嗪環(huán)的環(huán)合反應90
3.6.3形成嘌呤和蝶啶環(huán)的環(huán)合反應91
3.6.4形成三嗪環(huán)的環(huán)合反應92
參考文獻94
4硝化反應97
4.1概述97
4.2硝化反應的類型97
4.3芳烴及其硝化特征98
4.3.1芳烴的芳香性98
4.3.2芳烴的難硝化性98
4.3.3芳烴的難氧化性99
4.4硝化劑及其應用99
4.4.1硝酸硝化劑99
4.4.2硝硫混酸硝化劑100
4.4.3硝酸-醋酐-醋酸或硝酸-醋酸
硝化劑100
4.4.4超酸硝化劑100
4.4.5其他硝化劑101
4.5硝酰陽離子(NO+2)理論102
4.5.1硝酰陽離子結構與光譜102
4.5.2硝酰陽離子的生成反應103
4.5.3硝酰陽離子與芳烴反應機理107
4.5.4硝酰陽離子與芳烴的副反應111
4.5.5硝酰陽離子與芳烴反應動力學112
4.6芳烴的兩相硝化115
4.7芳烴區(qū)域選擇性硝化(定向硝化)的
理論與技術116
4.7.1芳烴區(qū)域選擇性催化硝化(定向硝化)
國內(nèi)外研究現(xiàn)狀116
4.7.2硝化反應選擇性的定性解釋118
4.7.3芳烴選擇性硝化反應中的前
線軌道理論120
4.7.4甲苯的硝酸-離子交換樹脂
選擇性硝化120
4.7.5分子篩在甲苯區(qū)域選擇性硝化
中的應用研究120
4.7.6固體酸催化劑在芳烴區(qū)域選擇
性硝化中的應用研究120
4.7.7分子印跡聚合物催化技術在芳烴
選擇性NO2硝化中的應用
研究121
4.7.8氟兩相技術在芳烴選擇性硝化
中的應用研究122
4.8綠色硝化理論與技術123
4.8.1綠色硝化的意義123
4.8.2綠色硝化技術的現(xiàn)狀與發(fā)展123
4.8.3NO2-O3硝化芳烴的反應機理與
動力學研究124
4.8.4NO2-O3在硝基氯苯綠色硝化中
的應用研究126
4.8.5固體酸催化劑在硝基苯綠色
硝化中的應用研究127
4.8.6原子經(jīng)濟性在硝基芳烴合成
中的應用129
4.8.7綠色硝化理論與技術的新
進展131
4.8.8N2O5綠色硝化反應研究132
4.9結構與硝化反應活性137
4.9.1單環(huán)化合物137
4.9.2雙環(huán)及多環(huán)化合物137
4.9.3雜環(huán)芳香化合物138
4.10硝化技術138
4.10.1配酸技術138
4.10.2硝化反應器設計及控制139
4.10.3硝化過程計算機模擬的應用139
參考文獻140
5磺化反應145
5.1概述145
5.1.1磺化與硫酸化反應及其重要性145
5.1.2引入磺基的方法145
5.2磺化及硫酸化反應基本原理145
5.2.1磺化劑及硫酸化劑145
5.2.2磺化及硫酸化反應歷程及動
力學147
5.2.3磺化及硫酸化影響因素150
5.3磺化方法及硫酸化方法154
5.3.1磺化方法154
5.3.2硫酸化方法159
5.4磺化產(chǎn)物的分離160
5.4.1加水稀釋法160
5.4.2直接鹽析法160
5.4.3中和鹽析法161
5.4.4脫硫酸鈣法161
5.4.5萃取分離法161
5.5磺化反應現(xiàn)狀及進展162
5.5.1苯衍生物的磺化162
5.5.2萘及其衍生物的磺化166
5.5.3蒽醌磺化168
5.5.4脂肪烴的磺化168
5.5.5三次采油用石油磺酸鹽的制備171
參考文獻173
6?;磻?74
6.1O.?;磻?74
6.1.1羧酸為酰化劑174
6.1.2酸酐為?;瘎?77
6.1.3酰氯為酰化劑178
6.1.4酯交換法179
6.1.5烯酮法181
6.1.6氮雜卡賓催化醛和醇的氧化
酯化反應182
6.1.7O-?;磻诹u基保護中的
應用184
6.2N-酰化反應187
6.2.1用羧酸為N-?;瘎?87
6.2.2用酸酐為N-?;瘎?88
6.2.3用酰氯為N-?;瘎?89
6.2.4胺與酯交換189
6.2.5醛的氧化酰胺化反應190
6.2.6用其他酰化劑的N-?;?91
6.2.7N-酰化反應在氨基保護中的
應用192
6.3C.?;磻?98
6.3.1芳環(huán)上的C-?;磻?98
6.3.2烯烴的C-?;磻?04
6.3.3羰基化合物α-位的C-?;磻?07
參考文獻209
7加成反應214
7.1概述214
7.2親電加成反應215
7.2.1鹵素對碳-碳重鍵的親電加
成反應215
7.2.2鹵化氫對碳-碳重鍵的親電
加成反應216
7.2.3順式加成反應216
7.2.4環(huán)加成反應218
7.3親核加成反應220
7.3.1親核加成反應的歷程221
7.3.2含未共用電子對物質對碳-氧
雙鍵的親核加成反應222
7.3.3碳負離子對碳-氧雙鍵的親核
加成反應224
7.3.4氫負離子對碳-氧雙鍵的親核
加成反應228
7.3.5對其他重鍵的親核加成反應230
7.4自由基加成反應232
7.4.1鹵素和鹵化氫對碳-碳重鍵的自由
基加成反應232
7.4.2自由基加聚反應233
參考文獻235
8還原反應236
8.1概述236
8.2催化氫化還原236
8.2.1非均相催化氫化237
8.2.2均相催化氫化反應240
8.3金屬還原242
8.3.1溶解金屬反應242
8.3.2金屬氫化物還原253
8.3.3硼烷和二烷基硼烷258
8.4其他還原試劑259
8.4.1Wolff-Kishner還原法259
8.4.2二酰亞胺還原法260
8.4.3烷基氫化錫還原法260
8.5氯代硝基苯催化氫化261
8.5.1多相催化劑還原法261
8.5.2均相催化劑還原266
參考文獻268
9氧化反應272
9.1概述272
9.2催化氧化272
9.3催化劑及催化反應275
9.3.1金屬和金屬離子275
9.3.2過渡金屬氧化物及多氧金屬簇
(雜多化合物)276
9.3.3氧化還原分子篩277
9.4化學氧化278
9.4.1概況及類型278
9.4.2無機金屬元素化合物278
9.4.3硝酸287
9.4.4雙氧水288
9.4.5過氧酸的氧化反應292
9.4.6其他氧化法296
9.5芳香醛的控制氧化298
9.5.1控制氧化合成苯甲醛的理
論基礎298
9.5.2Co(OAc)2/Mn(OAc)2/KBr
催化氧化299
9.5.3NHPI催化氧化301
9.5.4仿生催化氧化303
參考文獻304
10縮合反應308
10.1概述308
10.2反應機理308
10.2.1電子反應機理308
10.2.2環(huán)加成反應機理311
10.3脫水縮合312
10.3.1醛胺縮合312
10.3.2Mannich縮合314
10.3.3醛酮縮合318
10.3.4Perkin縮合320
10.3.5Knoevenagel縮合322
10.4脫醇縮合323
10.4.1縮醛與胺及其衍生物縮合323
10.4.2酯與胺及其衍生物縮合324
10.4.3Claisen縮合325
10.5脫鹵化氫縮合326
10.5.1Friedel.Crafts脫鹵化氫縮合326
10.5.2Ullmann脫鹵化氫縮合329
參考文獻333
11氨解反應335
11.1氨解反應的基本原理335
11.1.1脂肪族化合物氨解動力學
及反應歷程335
11.1.2芳香族化合物氨解動力學
及反應歷程336
11.2影響因素339
11.2.1胺化劑339
11.2.2鹵化物的活性340
11.2.3溶解度與攪拌340
11.2.4溫度340
11.3氨解方法341
11.3.1鹵代烴氨解341
11.3.2醇與酚的氨解342
11.3.3硝基與磺基的氨解344
11.3.4芳環(huán)上的直接氨解346
11.3.5羰基化合物的氨解346
11.4應用實例347
11.4.1芳胺制備347
11.4.2脂肪胺的制備350
11.4.3環(huán)胺的制備351
11.4.4其他胺類化合物的制備352
參考文獻354
12烷基化反應356
12.1概述356
12.1.1烷基化反應及其重要性356
12.1.2烷基化反應的類型357
12.2烷基化反應的基本原理358
12.2.1芳環(huán)上的C-烷基化反應358
12.2.2N-烷基化反應364
12.2.3O-烷基化反應368
12.3相轉移烷基化反應369
12.3.1相轉移催化C-烷基化370
12.3.2相轉移催化N-烷基化370
12.3.3相轉移催化O-烷基化371
12.4典型烷基化生產(chǎn)工藝及烷基
化技術新發(fā)展371
12.4.1長鏈烷基苯的生產(chǎn)371
12.4.2異丙苯的生產(chǎn)373
12.4.3分子篩催化劑在烷基化反
應中的應用374
12.4.4離子液體在烷基化反應
中的應用378
12.4.5微波促進的烷基化反應382
參考文獻386
13鹵化反應387
13.1氟化反應387
13.1.1氟原子的特殊生理活性387
13.1.2親電氟化390
13.1.3三氟甲基化和二氟卡賓反應394
13.1.4重氮化-氟化法397
13.1.5張力雜環(huán)化合物的開環(huán)
氟化反應400
13.1.6利用吸電子基團作為離去基團
的親核氟化反應401
13.1.7微波促進氟化反應410
13.2氯化反應412
13.2.1芳香環(huán)上的氯化反應412
13.2.2芳香環(huán)側鏈的氯化反應416
13.2.3氯甲基化反應417
13.2.4氯取代羥基的氯化反應418
13.2.5烯烴加成氯化反應421
13.2.6活潑亞甲基取代氯化反應422
13.3溴化反應422
13.4碘化反應428
13.5鹵素交換反應432
參考文獻432
14手性藥物中間體的合成438
14.1手性藥物簡介438
14.1.1手性的重要性438
14.1.2大規(guī)模拆分制備手性藥
物及中間體438
14.1.3大規(guī)模不對稱合成制備手性
藥物及中間體439
14.2天然手性原料440
14.2.1氨基酸441
14.2.2糖類化合物442
14.2.3萜類化合物444
14.2.4其他天然手性原料446
14.3利用手性反應物的不對稱合成447
14.3.1手性底物誘導447
14.3.2手性輔基誘導451
14.4利用手性試劑的不對稱合成456
14.4.1手性硼試劑456
14.4.2Corey試劑457
14.4.3Davis氧雜吖丙啶458
14.4.4手性過氧酮458
14.4.5其他手性試劑459
14.5手性有機小分子催化劑460
14.5.1氨基酸及其衍生物460
14.5.2肽465
14.5.3生物堿465
14.5.4手性磷酸466
14.5.5Corey-Bakshi-Shibata唑
硼烷466
14.6手性金屬絡合物催化劑467
14.6.1手性過渡金屬絡合物催化的
不對稱還原反應467
14.6.2手性過渡金屬絡合物催化的
不對稱氧化反應469
14.6.3手性過渡金屬絡合物催化的
不對稱C―C鍵生成反應474
14.6.4手性非過渡金屬Lewis
酸催化劑476
14.7手性相轉移催化劑477
14.7.1奎寧鍛翁鹽478
14.7.2聯(lián)萘和聯(lián)苯類手性鍛翁鹽479
14.7.3冠醚類手性相轉移催化劑479
14.7.4Taddol醇及其衍生物480
14.7.5手性salen絡合物481
14.7.6其他手性相轉移催化劑482
14.8生物催化下的不對稱合成484
14.8.1生物催化不對稱有機合成
簡介484
14.8.2C―O鍵形成與水解反應486
14.8.3C―N鍵形成與水解反應492
14.8.4P―O鍵形成與水解反應496
14.8.5生物催化C―C鍵形成497
14.8.6生物催化還原反應497
14.8.7生物催化氧化反應499
參考文獻501
15典型藥物中間體合成與工藝508
15.1選擇性硝化制造對硝基乙酰苯
胺新工藝研究508
15.1.1概述508
15.1.2乙酰苯胺硝化產(chǎn)物異構
體比例分析509
15.1.3實驗研究509
15.1.4實驗結果與討論511
15.1.5添加劑對乙酰苯胺硝化得率
和o/p值的影響512
15.2氯苯的選擇性綠色催化硝化
的工藝研究513
15.2.1概述513
15.2.2SO42-/ZrO2、SO42-/TiO2及其
復合物SO42-/ZrO2-TiO2催化
NO2硝化氯苯514
15.2.3SO42-/WO3-ZrO2催化NO2
硝化氯苯516
15.2.4SO2-4/MoO3-ZrO2
催化NO2硝化氯苯517
15.3二氯氟苯合成新工藝518
15.3.1概述518
15.3.2二氯氟苯生產(chǎn)工藝518
15.3.32,5-二氯硝基苯氟化的實驗
研究520
15.3.42,5-二氯硝基苯氟化實驗
結果與討論521
15.4硝基苯甲醛的控制性氧
化新工藝研究526
15.4.1概述526
15.4.2鄰硝基苯甲醛合成工藝研究527
15.4.3強堿對反應的助催化作用530
15.4.4鄰硝基苯甲醛合成工藝的
發(fā)展531
15.5氟代苯甲醛的控制性氧化及微
波氟化新技術研究531
15.5.1概述531
15.5.2對氯甲苯選擇性氧化成對
氯苯甲醛的研究532
15.5.3鹵素交換法合成對氟苯甲醛536
15.5.4微波作用下鹵素交換制備
氟代苯甲醛539
15.6二氨基吡啶的合成新工藝研究542
15.6.1概述542
15.6.2二氨基吡啶的合成工藝542
15.6.3二氨基吡啶的合成實驗
研究[50,51]543
15.6.4二氨基吡啶的合成實驗
結果與討論544
15.7哈格曼乙酯的合成研究547
15.7.1概述547
15.7.2哈格曼乙酯實驗研究547
15.7.3哈格曼乙酯實驗結果與討論548
參考文獻549
16藥物中間體分離與結構鑒定551
16.1色譜分析技術551
16.1.1氣相色譜552
16.1.2高效液相色譜552
16.1.3離子色譜554
16.1.4毛細管電泳555
16.2元素分析技術5551緒論1
1.1藥物中間體的概念及內(nèi)涵1
1.2藥物中間體是精細化工的重要組成
部分2
1.3藥物中間體國外研究現(xiàn)狀4
1.3.1醫(yī)藥中間體國外發(fā)展現(xiàn)狀與
發(fā)展趨勢4
1.3.2農(nóng)藥中間體國外發(fā)展現(xiàn)狀與
發(fā)展趨勢6
1.4藥物中間體國內(nèi)發(fā)展現(xiàn)狀7
1.4.1藥物中間體國內(nèi)發(fā)展現(xiàn)狀與情況7
1.4.2農(nóng)藥中間體國內(nèi)發(fā)展現(xiàn)狀與情況9
1.5藥物中間體國內(nèi)及研究方向10
1.5.1醫(yī)藥中間體國內(nèi)及研究方向10
1.5.2農(nóng)藥中間體國內(nèi)研究及發(fā)展方向15
參考文獻22
2藥物中間體的合成設計25
2.1逆向合成路線設計及其技巧25
2.1.1逆向合成法常用術語25
2.1.2逆向切斷的基本原則26
2.1.3逆向切斷技巧27
2.1.4官能團的保護29
2.1.5導向基的應用31
2.2合成設計路線的評價標準32
2.2.1原料和試劑的選擇32
2.2.2反應步數(shù)和反應總收率33
2.2.3中間體的分離與穩(wěn)定性34
2.2.4反應設備要求34
2.2.5安全度35
2.2.6環(huán)境保護35
2.3單官能團化合物的C―X鍵切斷
設計35
2.3.1羰基化合物RCOX的合成設計35
2.3.2鹵代烴、醚和硫醚的合成設計36
2.3.3胺的合成設計37
2.4雙官能團化合物的C―X鍵切斷
設計40
2.4.11,1-雙官能團化合物的C―X鍵
切斷40
2.4.21,2-雙官能團化合物的C―X鍵
切斷41
2.4.31,3-雙官能團化合物的C―X鍵
切斷42
2.5單官能團化合物的C―C鍵切斷
設計43
2.5.1醇的C―C鍵切斷43
2.5.2羰基化合物的C―C鍵切斷45
2.5.3烯烴的CC鍵切斷47
2.6雙官能團化合物的C―C鍵切斷
設計48
2.6.1Diels-Alder反應48
2.6.21,3-雙官能團化合物和α,β-不飽和
羰基化合物的C―C鍵切斷49
2.6.31,5-雙官能團化合物的C―C鍵
切斷52
2.6.41,2-雙官能團化合物的C―C鍵
切斷55
2.6.51,4-雙官能團化合物的C―C鍵
切斷56
2.6.61,6-雙官能團化合物的合成
設計59
參考文獻62
3環(huán)合反應64
3.1概述64
3.2形成六元碳環(huán)的環(huán)合反應65
3.2.1Diels-Alder反應65
3.2.2Robinson成環(huán)反應66
3.2.3芳香族化合物的還原反應66
3.2.4金屬有機化合物催化的環(huán)化
反應66
3.2.5取代苯分子內(nèi)的Friedel-Crafts
反應67
3.3形成吡咯衍生物的環(huán)合反應67
3.3.1形成吡咯環(huán)的環(huán)合反應68
3.3.2形成氫化吡咯環(huán)的環(huán)合反應69
3.3.3形成環(huán)狀四吡咯環(huán)的環(huán)合反應71
3.3.4形成苯并吡咯環(huán)的環(huán)合反應76
3.4形成唑類衍生物的環(huán)合反應78
3.4.1形成唑環(huán)的環(huán)合反應78
3.4.2形成氫化唑及其酮類化合物的
環(huán)合反應79
3.4.3形成苯并單唑環(huán)的環(huán)合反應81
3.5形成吡啶衍生物的環(huán)合反應82
3.5.1形成吡啶及氫化吡啶環(huán)的
環(huán)合反應82
3.5.2形成苯并吡啶環(huán)的環(huán)合反應84
3.6形成含兩個及兩個以上雜原子的六元
雜環(huán)及其稠環(huán)體系的環(huán)合反應87
3.6.1形成二嗪和苯并二嗪環(huán)的
環(huán)合反應87
3.6.2形成嗪和噻嗪環(huán)的環(huán)合反應90
3.6.3形成嘌呤和蝶啶環(huán)的環(huán)合反應91
3.6.4形成三嗪環(huán)的環(huán)合反應92
參考文獻94
4硝化反應97
4.1概述97
4.2硝化反應的類型97
4.3芳烴及其硝化特征98
4.3.1芳烴的芳香性98
4.3.2芳烴的難硝化性98
4.3.3芳烴的難氧化性99
4.4硝化劑及其應用99
4.4.1硝酸硝化劑99
4.4.2硝硫混酸硝化劑100
4.4.3硝酸-醋酐-醋酸或硝酸-醋酸
硝化劑100
4.4.4超酸硝化劑100
4.4.5其他硝化劑101
4.5硝酰陽離子(NO+2)理論102
4.5.1硝酰陽離子結構與光譜102
4.5.2硝酰陽離子的生成反應103
4.5.3硝酰陽離子與芳烴反應機理107
4.5.4硝酰陽離子與芳烴的副反應111
4.5.5硝酰陽離子與芳烴反應動力學112
4.6芳烴的兩相硝化115
4.7芳烴區(qū)域選擇性硝化(定向硝化)的
理論與技術116
4.7.1芳烴區(qū)域選擇性催化硝化(定向硝化)
國內(nèi)外研究現(xiàn)狀116
4.7.2硝化反應選擇性的定性解釋118
4.7.3芳烴選擇性硝化反應中的前
線軌道理論120
4.7.4甲苯的硝酸-離子交換樹脂
選擇性硝化120
4.7.5分子篩在甲苯區(qū)域選擇性硝化
中的應用研究120
4.7.6固體酸催化劑在芳烴區(qū)域選擇
性硝化中的應用研究120
4.7.7分子印跡聚合物催化技術在芳烴
選擇性NO2硝化中的應用
研究121
4.7.8氟兩相技術在芳烴選擇性硝化
中的應用研究122
4.8綠色硝化理論與技術123
4.8.1綠色硝化的意義123
4.8.2綠色硝化技術的現(xiàn)狀與發(fā)展123
4.8.3NO2-O3硝化芳烴的反應機理與
動力學研究124
4.8.4NO2-O3在硝基氯苯綠色硝化中
的應用研究126
4.8.5固體酸催化劑在硝基苯綠色
硝化中的應用研究127
4.8.6原子經(jīng)濟性在硝基芳烴合成
中的應用129
4.8.7綠色硝化理論與技術的新
進展131
4.8.8N2O5綠色硝化反應研究132
4.9結構與硝化反應活性137
4.9.1單環(huán)化合物137
4.9.2雙環(huán)及多環(huán)化合物137
4.9.3雜環(huán)芳香化合物138
4.10硝化技術138
4.10.1配酸技術138
4.10.2硝化反應器設計及控制139
4.10.3硝化過程計算機模擬的應用139
參考文獻140
5磺化反應145
5.1概述145
5.1.1磺化與硫酸化反應及其重要性145
5.1.2引入磺基的方法145
5.2磺化及硫酸化反應基本原理145
5.2.1磺化劑及硫酸化劑145
5.2.2磺化及硫酸化反應歷程及動
力學147
5.2.3磺化及硫酸化影響因素150
5.3磺化方法及硫酸化方法154
5.3.1磺化方法154
5.3.2硫酸化方法159
5.4磺化產(chǎn)物的分離160
5.4.1加水稀釋法160
5.4.2直接鹽析法160
5.4.3中和鹽析法161
5.4.4脫硫酸鈣法161
5.4.5萃取分離法161
5.5磺化反應現(xiàn)狀及進展162
5.5.1苯衍生物的磺化162
5.5.2萘及其衍生物的磺化166
5.5.3蒽醌磺化168
5.5.4脂肪烴的磺化168
5.5.5三次采油用石油磺酸鹽的制備171
參考文獻173
6?;磻?74
6.1O.?;磻?74
6.1.1羧酸為?;瘎?74
6.1.2酸酐為酰化劑177
6.1.3酰氯為?;瘎?78
6.1.4酯交換法179
6.1.5烯酮法181
6.1.6氮雜卡賓催化醛和醇的氧化
酯化反應182
6.1.7O-?;磻诹u基保護中的
應用184
6.2N-酰化反應187
6.2.1用羧酸為N-?;瘎?87
6.2.2用酸酐為N-酰化劑188
6.2.3用酰氯為N-?;瘎?89
6.2.4胺與酯交換189
6.2.5醛的氧化酰胺化反應190
6.2.6用其他?;瘎┑腘-?;?91
6.2.7N-酰化反應在氨基保護中的
應用192
6.3C.?;磻?98
6.3.1芳環(huán)上的C-?;磻?98
6.3.2烯烴的C-?;磻?04
6.3.3羰基化合物α-位的C-?;磻?07
參考文獻209
7加成反應214
7.1概述214
7.2親電加成反應215
7.2.1鹵素對碳-碳重鍵的親電加
成反應215
7.2.2鹵化氫對碳-碳重鍵的親電
加成反應216
7.2.3順式加成反應216
7.2.4環(huán)加成反應218
7.3親核加成反應220
7.3.1親核加成反應的歷程221
7.3.2含未共用電子對物質對碳-氧
雙鍵的親核加成反應222
7.3.3碳負離子對碳-氧雙鍵的親核
加成反應224
7.3.4氫負離子對碳-氧雙鍵的親核
加成反應228
7.3.5對其他重鍵的親核加成反應230
7.4自由基加成反應232
7.4.1鹵素和鹵化氫對碳-碳重鍵的自由
基加成反應232
7.4.2自由基加聚反應233
參考文獻235
8還原反應236
8.1概述236
8.2催化氫化還原236
8.2.1非均相催化氫化237
8.2.2均相催化氫化反應240
8.3金屬還原242
8.3.1溶解金屬反應242
8.3.2金屬氫化物還原253
8.3.3硼烷和二烷基硼烷258
8.4其他還原試劑259
8.4.1Wolff-Kishner還原法259
8.4.2二酰亞胺還原法260
8.4.3烷基氫化錫還原法260
8.5氯代硝基苯催化氫化261
8.5.1多相催化劑還原法261
8.5.2均相催化劑還原266
參考文獻268
9氧化反應272
9.1概述272
9.2催化氧化272
9.3催化劑及催化反應275
9.3.1金屬和金屬離子275
9.3.2過渡金屬氧化物及多氧金屬簇
(雜多化合物)276
9.3.3氧化還原分子篩277
9.4化學氧化278
9.4.1概況及類型278
9.4.2無機金屬元素化合物278
9.4.3硝酸287
9.4.4雙氧水288
9.4.5過氧酸的氧化反應292
9.4.6其他氧化法296
9.5芳香醛的控制氧化298
9.5.1控制氧化合成苯甲醛的理
論基礎298
9.5.2Co(OAc)2/Mn(OAc)2/KBr
催化氧化299
9.5.3NHPI催化氧化301
9.5.4仿生催化氧化303
參考文獻304
10縮合反應308
10.1概述308
10.2反應機理308
10.2.1電子反應機理308
10.2.2環(huán)加成反應機理311
10.3脫水縮合312
10.3.1醛胺縮合312
10.3.2Mannich縮合314
10.3.3醛酮縮合318
10.3.4Perkin縮合320
10.3.5Knoevenagel縮合322
10.4脫醇縮合323
10.4.1縮醛與胺及其衍生物縮合323
10.4.2酯與胺及其衍生物縮合324
10.4.3Claisen縮合325
10.5脫鹵化氫縮合326
10.5.1Friedel.Crafts脫鹵化氫縮合326
10.5.2Ullmann脫鹵化氫縮合329
參考文獻333
11氨解反應335
11.1氨解反應的基本原理335
11.1.1脂肪族化合物氨解動力學
及反應歷程335
11.1.2芳香族化合物氨解動力學
及反應歷程336
11.2影響因素339
11.2.1胺化劑339
11.2.2鹵化物的活性340
11.2.3溶解度與攪拌340
11.2.4溫度340
11.3氨解方法341
11.3.1鹵代烴氨解341
11.3.2醇與酚的氨解342
11.3.3硝基與磺基的氨解344
11.3.4芳環(huán)上的直接氨解346
11.3.5羰基化合物的氨解346
11.4應用實例347
11.4.1芳胺制備347
11.4.2脂肪胺的制備350
11.4.3環(huán)胺的制備351
11.4.4其他胺類化合物的制備352
參考文獻354
12烷基化反應356
12.1概述356
12.1.1烷基化反應及其重要性356
12.1.2烷基化反應的類型357
12.2烷基化反應的基本原理358
12.2.1芳環(huán)上的C-烷基化反應358
12.2.2N-烷基化反應364
12.2.3O-烷基化反應368
12.3相轉移烷基化反應369
12.3.1相轉移催化C-烷基化370
12.3.2相轉移催化N-烷基化370
12.3.3相轉移催化O-烷基化371
12.4典型烷基化生產(chǎn)工藝及烷基
化技術新發(fā)展371
12.4.1長鏈烷基苯的生產(chǎn)371
12.4.2異丙苯的生產(chǎn)373
12.4.3分子篩催化劑在烷基化反
應中的應用374
12.4.4離子液體在烷基化反應
中的應用378
12.4.5微波促進的烷基化反應382
參考文獻386
13鹵化反應387
13.1氟化反應387
13.1.1氟原子的特殊生理活性387
13.1.2親電氟化390
13.1.3三氟甲基化和二氟卡賓反應394
13.1.4重氮化-氟化法397
13.1.5張力雜環(huán)化合物的開環(huán)
氟化反應400
13.1.6利用吸電子基團作為離去基團
的親核氟化反應401
13.1.7微波促進氟化反應410
13.2氯化反應412
13.2.1芳香環(huán)上的氯化反應412
13.2.2芳香環(huán)側鏈的氯化反應416
13.2.3氯甲基化反應417
13.2.4氯取代羥基的氯化反應418
13.2.5烯烴加成氯化反應421
13.2.6活潑亞甲基取代氯化反應422
13.3溴化反應422
13.4碘化反應428
13.5鹵素交換反應432
參考文獻432
14手性藥物中間體的合成438
14.1手性藥物簡介438
14.1.1手性的重要性438
14.1.2大規(guī)模拆分制備手性藥
物及中間體438
14.1.3大規(guī)模不對稱合成制備手性
藥物及中間體439
14.2天然手性原料440
14.2.1氨基酸441
14.2.2糖類化合物442
14.2.3萜類化合物444
14.2.4其他天然手性原料446
14.3利用手性反應物的不對稱合成447
14.3.1手性底物誘導447
14.3.2手性輔基誘導451
14.4利用手性試劑的不對稱合成456
14.4.1手性硼試劑456
14.4.2Corey試劑457
14.4.3Davis氧雜吖丙啶458
14.4.4手性過氧酮458
14.4.5其他手性試劑459
14.5手性有機小分子催化劑460
14.5.1氨基酸及其衍生物460
14.5.2肽465
14.5.3生物堿465
14.5.4手性磷酸466
14.5.5Corey-Bakshi-Shibata唑
硼烷466
14.6手性金屬絡合物催化劑467
14.6.1手性過渡金屬絡合物催化的
不對稱還原反應467
14.6.2手性過渡金屬絡合物催化的
不對稱氧化反應469
14.6.3手性過渡金屬絡合物催化的
不對稱C―C鍵生成反應474
14.6.4手性非過渡金屬Lewis
酸催化劑476
14.7手性相轉移催化劑477
14.7.1奎寧鍛翁鹽478
14.7.2聯(lián)萘和聯(lián)苯類手性鍛翁鹽479
14.7.3冠醚類手性相轉移催化劑479
14.7.4Taddol醇及其衍生物480
14.7.5手性salen絡合物481
14.7.6其他手性相轉移催化劑482
14.8生物催化下的不對稱合成484
14.8.1生物催化不對稱有機合成
簡介484
14.8.2C―O鍵形成與水解反應486
14.8.3C―N鍵形成與水解反應492
14.8.4P―O鍵形成與水解反應496
14.8.5生物催化C―C鍵形成497
14.8.6生物催化還原反應497
14.8.7生物催化氧化反應499
參考文獻501
15典型藥物中間體合成與工藝508
15.1選擇性硝化制造對硝基乙酰苯
胺新工藝研究508
15.1.1概述508
15.1.2乙酰苯胺硝化產(chǎn)物異構
體比例分析509
15.1.3實驗研究509
15.1.4實驗結果與討論511
15.1.5添加劑對乙酰苯胺硝化得率
和o/p值的影響512
15.2氯苯的選擇性綠色催化硝化
的工藝研究513
15.2.1概述513
15.2.2SO42-/ZrO2、SO42-/TiO2及其
復合物SO42-/ZrO2-TiO2催化
NO2硝化氯苯514
15.2.3SO42-/WO3-ZrO2催化NO2
硝化氯苯516
15.2.4SO2-4/MoO3-ZrO2
催化NO2硝化氯苯517
15.3二氯氟苯合成新工藝518
15.3.1概述518
15.3.2二氯氟苯生產(chǎn)工藝518
15.3.32,5-二氯硝基苯氟化的實驗
研究520
15.3.42,5-二氯硝基苯氟化實驗
結果與討論521
15.4硝基苯甲醛的控制性氧
化新工藝研究526
15.4.1概述526
15.4.2鄰硝基苯甲醛合成工藝研究527
15.4.3強堿對反應的助催化作用530
15.4.4鄰硝基苯甲醛合成工藝的
發(fā)展531
15.5氟代苯甲醛的控制性氧化及微
波氟化新技術研究531
15.5.1概述531
15.5.2對氯甲苯選擇性氧化成對
氯苯甲醛的研究532
15.5.3鹵素交換法合成對氟苯甲醛536
15.5.4微波作用下鹵素交換制備
氟代苯甲醛539
15.6二氨基吡啶的合成新工藝研究542
15.6.1概述542
15.6.2二氨基吡啶的合成工藝542
15.6.3二氨基吡啶的合成實驗
研究[50,51]543
15.6.4二氨基吡啶的合成實驗
結果與討論544
15.7哈格曼乙酯的合成研究547
15.7.1概述547
15.7.2哈格曼乙酯實驗研究547
15.7.3哈格曼乙酯實驗結果與討論548
參考文獻549
16藥物中間體分離與結構鑒定551
16.1色譜分析技術551
16.1.1氣相色譜552
16.1.2高效液相色譜552
16.1.3離子色譜554
16.1.4毛細管電泳555
16.2元素分析技術555
16.2.1元素分析555
16.2.2相對分子質量測定557
16.3光譜分析技術558
16.3.1紫外-可見光譜558
16.3.2紅外光譜559
16.3.3拉曼光譜560
16.3.4核磁共振波譜561
16.3.5X射線衍射法562
16.3.6電感耦合等離子體發(fā)射光譜563
16.4色譜聯(lián)用技術564
16.4.1質譜564
16.4.2色譜聯(lián)用565
參考文獻566
16.2.1元素分析555
16.2.2相對分子質量測定557
16.3光譜分析技術558
16.3.1紫外-可見光譜558
16.3.2紅外光譜559
16.3.3拉曼光譜560
16.3.4核磁共振波譜561
16.3.5X射線衍射法562
16.3.6電感耦合等離子體發(fā)射光譜563
16.4色譜聯(lián)用技術564
16.4.1質譜564
16.4.2色譜聯(lián)用565
參考文獻566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shuitoufair.cn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