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茶經》《續(xù)茶經》中,我們可以盡觀中國傳統(tǒng)的茶學與茶道,體味論器、品水、烹點、品飲等中國茶藝,還能了解歷史上眾多與茶相關的趣事。論器,陸羽設計的風爐,體現(xiàn)了“器以載道”。他把“坎上巽下離于中”鑄在爐腳上,坎主水,巽主風,離主火,煮茶離不開水、風、火,意思是煮茶的水放在上面,風從爐下吹入,火在中間燃燒,這就是煮茶水的基本原理。爐腳上還鑄有“體均五行去百疾”,意為茶能讓五臟調和,使百病消散。品水,陸羽認為山水為上,江水為中,井水居下。他與李季卿論水的品第時,把廬山谷簾泉水評為天下第一,把無錫的惠山泉水評為天下第二。烹點,要候三沸,水冒魚眼小泡時,是第一沸;涌出連珠水泡時,是第二沸;茶湯波濤翻滾,聲如松濤陣陣時,是第三沸。品飲,追求的是心靈的物我兩忘,須要在氣定神閑的時候細細啜飲,飲后才覺茶香繚繞,甚至心靈都得到了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