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中國思想史綱要
論輸入學理的方法
《吳淞月刊》發(fā)刊詞
《文史》的引子
說史
中國古代政治思想史的一個看法
禪宗史的一個新看法
古史討論的讀后感
搜集史料重于修史
歷史科學的方法
春秋戰(zhàn)國時代哲人思想的勃興
老子
說儒(五、六)
道家
論墨學我的第二書
所謂法家
讀《呂氏春秋》
漢初儒道之爭
兩漢魏晉的思想趨勢
董仲舒與司馬遷干涉論與放任論
王莽一千九百年前的一個社會主義者
王充的哲學
曹操創(chuàng)立的“校事制”
曹魏外官的“任子”制
讀《北史》雜記
姓族之門不與王侯婚
《白話文學史》引子
《詞選》自序
詞的起原
書院制史略
記李覯的學說
“寧鳴而死,不默而生”九百年前范仲淹爭自由的名言
王荊公的有為主義
建文遜國傳說的演變
《西洋現代史》序
考作象棋的年代
論《春秋》答錢玄同
論觀象制器的學說與頡剛書
答關仲豪(1941年3月31日)
致傅斯年(1942年5月17日)
中國教育史料與陳世書
中國人思想中的不朽觀念
中國和日本的現代化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