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主義是一個源遠流長的政治文化傳統(tǒng),只是在19世紀開始衰落了,20世紀后期共和主義又在西方學術界得到了復興?!肮埠椭髁x的復興”已經成為當今西方政治學界的一大景觀,其中斯金納的作用非常重大?!端菇鸺{共和思想研究》的研究對象是斯金納的共和主義思想,分為三大部分:斯金納的公民理論、斯金納的國家理論與斯金納的自由理論。本書以斯金納的文本解讀為依據,必要時也援引了其他共和主義思想家的思想資源?!端菇鸺{共和思想研究》(作者張芳山)堅持理論分析與歷史追溯相結合,但主要是理論的分析和解讀。在具體的研究方法上,本書主要采用的是比較分析的方法。也就是說,在介紹、分析斯金納共和主義思想的相關內容時,始終將它與其他學者相對照,突出斯金納思想與其他學者的異同。這樣做的主要目的是對斯金納思想有一個更好、更全面、更具體的了解和認識。本書以公民理論、國家理論、自由理論這三個具體議題為經線,以斯金納共和主義思想與其他學者共和主義思想的關系為緯線,描繪了斯金納共和主義的基本面貌。這些構成了本書的基本框架和基本路徑。第一章首先介紹了國內外對昆廷斯金納共和主義思想的研究現狀。本書研究是從共和主義思想這個角度去研究昆廷-斯金納的,而于他的歷史學研究、其他的諸如修辭學的研究則言之甚少,關注的是他的共和公民理論、自由理論和國家理論。第二章敘述斯金納的生活和學術背景、他特殊的研究方法“歷史語境主義”和他特殊的研究視角“政治與概念”,通過這些來論證昆廷斯金納如何在西方思想史研究領域掀起了一場“斯金納式革命”,還論述了斯金納共和主義思想的主要來源。第三章正式進入核心主題,開始論述斯金納的共和思想的主要內容:公民理論。公民理論是古典共和主義的基礎,在古典共和主義理論中,大多贊成最廣大公民的直接參與,但這種形式在現代社會是難以“昔日重來”了。斯金納也指出,國家要共和首先要有積極的公民,積極的公民要達到國家的共和除了要有傳統(tǒng)的美德(這是古典共和主義思想的共同主張)之外還必須具備兩個最主要的條件:理性與修辭。斯金納認為,一方面,共和國的領袖們需要掌握必要的演說技巧、高超的演說能力,以說服大眾公民接受有益于公共事務共同之善的法律和政策;另一方面,作為公民也要具備充分發(fā)展的理性來識別和判斷領袖們的言論和主張,并能通過自己的修辭和演說能力去發(fā)表自己的主張。第四章研究的是斯金納的國家理論。斯金納對國家理論是非常重視的,這從《近代政治思想的基礎》和《國家與公民》可以看出。斯金納把國家視為一個有機體,是有生命的;而且,國家還必須是一個自己治理自己的有機體。總的來說,就是斯金納認為自治、主權、壟斷和世俗性是我們把一個政治單元當成國家來認識必須滿足的四個缺一不可的條件。第五章介紹的是斯金納的自由理論。斯金納的這種自由理論突破了傳統(tǒng)的古典共和主義有關自由的理論,并打破了伯林對自由的著名的二元劃分,跨越了共和主義和自由主義勢不兩立的世代鴻溝,讓人在思想上產生震撼并有耳目一新、豁然開朗的感覺。第六章是對斯金納共和主義思想的評論,并指出斯金納對于共和主義復興的偉大貢獻。對于共和主義的復興或者回歸,斯金納的作用無疑是巨大的,但是他的理論卻有別于古典的共和主義(雖然他自稱就是古典的共和主義)。他到底是在回歸古典還是移花接木來借古人宣揚他自己的理論以獲得更大的合法性認同?即使是他的朋友佩迪特的思想,看似和他很接近,但事實上也相距甚遠。第七章進行簡單的評價,指出斯金納共和主義思想的貢獻與不足,以及它對我國社會主義民主建設的啟示。斯金納的共和主義理論對我們國家的建設是一筆值得借鑒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