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經濟管理經濟財政、金融財政稅收中國經濟發(fā)展中的財政分權體制改革研究

中國經濟發(fā)展中的財政分權體制改革研究

中國經濟發(fā)展中的財政分權體制改革研究

定 價:¥59.00

作 者: 邵學峰 ,張在茂 著
出版社: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叢編項: 吉林大學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文庫
標 簽: 暫缺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509745090 出版時間: 2013-07-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 236 字數:  

內容簡介

  《吉林大學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文庫:中國經濟發(fā)展中的財政分權體制改革研究》是一部對中國經濟發(fā)展過程中財政體制進行研究的著作,側重于20世紀90年代分稅制財政管理改革以來的有關內容。在此階段,中央、省級以下地方政府進行財政分權體制改革,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政策性效果。財政分權體制改革作為經濟發(fā)展的內生性變量,在提高公共產品和服務的供給效率方面成績顯著。但是,現(xiàn)階段的財政分權體制改革已經無法滿足經濟發(fā)展的需要。從改革的進度看,財政分權體制改革滯后于經濟高速增長,導致中央與地方、地方與地方之間諸多發(fā)展不均衡。從改革的績效看,財政分權體制具有多重激勵,不僅要關注于效率,還要關注于公平,尤其是財權和事權不匹配導致的利益選擇;不僅要有利于保持穩(wěn)定、持續(xù)的經濟增長,還要面對地方政府諸多自利性行為導致的社會經濟矛盾,現(xiàn)有財政體制在上述方面差強人意??陀^評價中國的財政分權體制改革,成功經驗與失敗教訓并存。當前亟待正視的事實在于,一方面,財政分權體制改革在關注效率的同時忽視了公平,追求高增長付出高成本,經濟增長中福利短缺和分配機制出現(xiàn)“短板”;另一方面,各級政府激勵有余而監(jiān)管不足,尤其是個別地方官員為了實現(xiàn)個人晉升,利用財政權力為政治晉升做鋪墊,甚至產生了貪腐、尋租等社會性問題。《吉林大學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文庫:中國經濟發(fā)展中的財政分權體制改革研究》從學術視角就這一主題做一些研究。

作者簡介

  邵學峰,男,1971年2月生,經濟學博士,現(xiàn)就職于吉林大學中國國有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吉林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博士牛導師、財政系副主任。豐要研究方向和興趣是制度經濟學、制度與經濟行為、財政理論與政策。任教以來,在《經濟研究》、《管理世界》、《財政研究》等權威學術期刊發(fā)表論文近50篇,其中有7篇被“人大復印資料”、《經濟研究參考》等轉載,出版專著或編著6部,獲得省級以上獎勵2項,主持或參與各類科研課題累計17項。先后赴臺灣政治大學研訪(2006)、德國Flensburg University項目合作(2007)、美國Flonsbury University訪問學者并受聘為Adjunct Assistant Professor職務(2011-2012)。張在茂,男,1969年12月生,經濟學博士,現(xiàn)就職于長春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國資辦,主任、工程師。主要研究方向和興趣是外國財政理論、財政理論與實踐。先后發(fā)表論文近10篇。具有豐富的社會實踐工作經驗,先后在長春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政府采購中心、財政局擔任過主要領導職務。

圖書目錄

導論
第一篇 理論與比較
第一章 文獻與研究綜述
第一節(jié) 傳統(tǒng)財政分權理論緣起
一 公共產品供給“市場解”二爭論的出發(fā)點
二 蒂伯特模型二理想假設下地方性公共產品供給
三 奧茨的財政分權理論與發(fā)展
四 傳統(tǒng)財政理論的啟示
第二節(jié) 財政分權理論的深化
一 地方經濟發(fā)展中的公共政策選擇
二 預算約束與財政分權
第三節(jié) 財政分權與地方經濟發(fā)展
一 公共產品供給與財政分權治理
二 財政分權與經濟增長二觀點評述
三 財政分權改革以來地方收入差距分析
四 均衡發(fā)展二財政職能與分權化治理
第二章 發(fā)達國家地方經濟發(fā)展中財政分權比較分析
第一節(jié) 美國財政分權體制在地方經濟發(fā)展中的作用
一 美國政府間財政關系分析
二 美國政府問事權劃分與地方財政支出分析
三 美國地方財政收入來源結構分析
四 美國政府間財政轉移支付體系分析
第二節(jié) 德國財政分權體制在地方經濟發(fā)展中的作用
一 德國政府問財政關系分析
二 德國政府間事權劃分與地方財政支出分析
三 德國地方財政收入來源結構分析
四 德國政府間財政轉移支付體系分析
第三節(jié) 日本財政分權體制在地方經濟發(fā)展中的作用
一 日本政府間財政關系分析
二 日本地方政府事權與財政支出分析
三 日本地方政府收入來源結構分析
四 日本政府間財政轉移支付體系分析
第四節(jié) 發(fā)達國家財政分權體制與地方經濟發(fā)展
一 發(fā)這國家財政分權體制比較分析
二 地方經濟均衡發(fā)展中的財政作用

第二篇 事實與檢驗
第三章 中國財政分權體制改革發(fā)展與演進
第一節(jié) 計劃經濟下財政管理體制
一 高度集中的財政管理體制
二 財政集權管理困境二分權化改革誘因
三 財政分權體制改革的初始模式
第二節(jié) 漸進式分權二財政管理體制轉變
一 改革開放初期的財政管理體制
二 以兩步“利改稅”為起點的財政分權體制改革
三 1994年之后的財政分權體制改革
四 橫向分權二雙重管理職能的分離
第三節(jié) 財政分權體制改革的內生邏輯
一 從計劃到市場二財政分權內生性及利益調整
二 財政分權體制改革目標
三 基于公共產品供給的規(guī)范分析二一個歸納
第四章 財政分權與經濟發(fā)展二省際比較
第一節(jié) 分權化改革的效率與公平
第二節(jié) 經濟增長、分配差異與財政收支二特征性事實
第三節(jié) 模型和數據
一 模型和變量說明
二 變量的單位根檢驗
三 數據采源
第四節(jié) 分析與檢驗Ⅰ二財政分權對縣(市)經濟增長的貢獻
第五節(jié) 分析與檢驗Ⅱ二財政分權擴大了縣(市)分配差距嗎?
第六節(jié) 幾點啟示
第五章 財政分權與經濟增長二以吉林省為例
第一節(jié) 財政分權與地方政策
一 經濟發(fā)展戰(zhàn)略與財政分權改革
二 地方政府“經紀人”、政府代理人和雙重激勵
第二節(jié) 財政分權與地方經濟增長
——以吉林省為例
一 假設前提
二 模型設計
三 數據來源
四 實證分析與檢驗
五 財政分權促進了經濟增長嗎?
第三節(jié) 財政分權改革后地方政策偏好分析
一 財政分權體制下的激勵方式
二 地方政府偏好的制度性成因
三 財政分權的效果二一種視角

第三篇 分析與研判
第六章 財政分權與分配差異二因患寡而不均
第一節(jié) 財政政策與政府間財政關系分析
一 財政政策職能與調控效率
二 財政分權過程中效率與公平的辯證關系
三 地方經濟均衡發(fā)展與財政政策選擇
第二節(jié) 財政分權促進地方經濟均衡發(fā)展的實證分析
一 模型設計
二 樣本選擇與數據來源
三 實證分析及檢驗結果
第三節(jié) 地方經濟發(fā)展中財政分權體制評析
一 地區(qū)經濟發(fā)展不均衡的財政分權體制誘因
二 經濟發(fā)展不均衡的影響
三 均衡發(fā)展的財政管理
第七章 財政生態(tài)與地方政府行為二利益驅動下的政策選擇
第一節(jié) 分權下的財政生態(tài)解讀
一 基于機械論思想的財政生態(tài)
二 分權治理對財政生態(tài)的社會經濟影響
三 優(yōu)化財政生態(tài)的分權治理預期
第二節(jié) 政策鎖定與解鎖
一 分權改革的政策鎖定與利益獲取
二 財政體制改革二“熨平”利益矛盾
第三節(jié) 發(fā)展抑或控制二預算管理的糾結
一 各級政府財政預算改革困境
二 各級政府預算管理與改革現(xiàn)狀
三 財政預算推動地方經濟發(fā)展的必備條件
四 財政分權體制下的預算管理創(chuàng)新
第四節(jié) 總結
第八章 激勵的悖論二分權化對企業(yè)的經濟影響
第一節(jié) 分權化改革下國有資產“流失的悲劇”
一 公地經濟與“流失的悲劇”
二 國有資產流失的主要表現(xiàn)形式
三 所有者主體缺位二國有資產流失的制度成因
第二節(jié) 非經營性國有資產二主體缺位
一 非經營性國有資產的基本狀況和特點
二 非經營性國有資產管理的現(xiàn)實問題
三 原因剖析
四 分權改革下的治理缺失

第四篇 發(fā)展與完善
第九章 完善的路徑
第一節(jié) 面向和諧的財政分權改革
一 思考的標準和尺度
二 基本的目標
第二節(jié) 向改革方向邁進
一 對政策的修繕
二 路徑選擇
第三節(jié) 配套機制
一 產業(yè)結構優(yōu)化升級
二 融資結構與融資渠道的優(yōu)化與拓寬
三 社會保障體系的建設與完善
第十章 研究拓展
總的結論
參考文獻
索引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m.shuitoufair.cn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