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者前言
序言
符號表
第1章 電極反應簡介 1
1.1 引言 1
1.2 電解池 4
1.3 簡單電子轉移反應 7
1.3.1 平衡電勢 7
1.3.2 其他電勢 11
1.4 傳質過程 16
1.4.1 僅考慮擴散時的情形 18
1.4.2 對流-擴散時的情況 22
1.5 電子轉移與傳質的共同作用 25
1.6 可逆與不可逆電極反應比較 27
1.7 吸附 28
1.7.1 研究吸附的方法 29
1.7.2 為什么關注吸附? 30
1.8 耦合化學反應 31
1.9 新相的生成與生長 34
1.10 多電子轉移 36
1.11 結語 36
擴展讀物 36
第2章 構成界面的兩相 38
2.1 引言 38
2.2 金屬 38
2.2.1 體相結構和性質 38
2.2.2 表面結構 40
2.3 電解質溶液 43
2.3.1 溶劑 43
2.3.2 支持電解質 45
2.3.3 反應物、中間產物和產物 49
2.4 離子滲透膜 56
擴展讀物 58
第3章 電極/溶液界面 59
3.1 引言 59
3.2 雙電層模型 60
3.3 有機分子的吸附 65
3.4 雙電層結構對電化學測量的影響 68
3.4.1 充電電流 68
3.4.2 電極反應動力學 68
3.5 結語 69
擴展讀物 70
第4章 電子轉移過程的深度審視 71
4.1 引言 71
4.2 表觀電勢 72
4.3 電子轉移動力學 73
4.3.1 預備知識 73
4.3.2 絕對速度理論 74
4.3.3 電子轉移的能級波動模型 78
4.4 若干實驗結果 81
4.5 生物分子中的電子轉移 83
4.6 雙電層對動力學參數的影響 85
擴展讀物 86
第5章 復雜電極反應 87
5.1 引言 87
5.2 多電子轉移反應 88
5.3 氫的析出與氧化反應 90
5.3.1 反應機理(Ⅰ)或(Ⅱ)--反應(A)為速度控制步驟 92
5.3.2 反應機理(Ⅰ)--反應(B)為速度控制步驟 93
5.3.3 反應機理(Ⅱ)--反應(C)為速度控制步驟 94
5.4 氧析出和氧還原 97
5.5 其他反應 99
5.6 電催化 100
擴展讀物 103
第 6 章 實驗電化學 104
6.1 引言 104
6.2 應當注意的問題 104
6.2.1 IR降 104
6.2.2 雙電層充電電流 105
6.2.3 電噪聲 107
6.2.4 傳質模式 108
6.2.5 溶液污染 108
6.2.6 可重現的電極表面 109
6.3 儀器裝置 111
6.4 電化學池的組成 111
6.4.1 工作電極 111
6.4.2 對電極 113
6.4.3 參比電極 114
6.4.4 電解質溶液 117
6.4.5 隔膜和離子滲透膜 117
6.5 電解池設計 118
6.6 控制了什么? 122
擴展讀物 124
第 7 章 研究電極反應的技術 126
7.1 引言 126
7.2 穩(wěn)態(tài)技術 127
7.2.1 電解/電量分析 127
7.2.2 穩(wěn)態(tài)下電流密度-電勢關系 129
7.2.3 旋轉圓盤電極(RDE) 130
7.2.4 旋轉環(huán)盤電極(RRDE) 143
7.3 非穩(wěn)態(tài)技術 145
7.3.1 電勢階躍實驗 145
7.3.2 循環(huán)伏安法 153
7.3.3 交流阻抗法 173
7.4 微電極 176
7.4.1 穩(wěn)態(tài)實驗 177
7.4.2 非穩(wěn)態(tài)實驗 178
7.5 光譜電化學 178
擴展讀物 181
第 8 章 燃料電池 183
8.1 引言 183
8.2 什么是燃料電池? 183
8.3 燃料電池類型 186
8.3.1 磷酸型燃料電池 186
8.3.2 堿性燃料電池 188
8.3.3 聚合物電解質膜燃料電池 189
8.3.4 熔融碳酸鹽燃料電池 189
8.3.5 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 190
8.4 H2/O2 PEM燃料電池 191
8.4.1 固體聚合物電解質(膜) 192
8.4.2 陰極催化劑 194
8.4.3 陽極催化劑 195
8.4.4 膜電極組件 195
8.4.5 雙極板 196
8.4.6 燃料電池堆 197
8.4.7 重溫相關的電化學 198
8.4.8 PEM 燃料電池的性能 200
8.4.9 商業(yè)發(fā)展 201
擴展讀物 203
第 9 章 在改善環(huán)境方面的應用 204
9.1 引言 204
9.2 電解水 205
9.3 生成潔凈水 208
9.4 精細化學品的生產 211
9.5 清除廢水中的金屬離子 214
擴展讀物 220
第 10 章 習題與答案 221
10.1 習題 221
10.2 答案 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