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印殖民政府鴉片稅收政策及其對爪哇華人社會的影響》以時間為順序,分析了鴉片包稅制度19世紀初期在爪哇的建立、推廣;鴉片包稅制度對爪哇華人社會以及爪哇社會民族關系所產生的影響;19世紀中后期,爪哇經濟的蕭條對鴉片包稅的沖擊以及世界范圍內的反鴉片運動促使鴉片包稅制度的被廢除;19世紀末鴉片公營局制度的建立及其對爪哇社會民族關系以及爪哇華人社會的影響等;最后,分析華人在荷屬東印度鴉片稅收政策的演變中所扮演的角色,指出華人經濟是荷蘭殖民經濟的一個組成部分,這決定其必然帶有一定的剝削性;但同時華人經濟又是荷印民族經濟的一個組成部分,它深深地植根于荷屬東印度群島的土壤上,特別是在政府廢除鴉片包稅制度、轉而施行鴉片公營局制度后,華人將在鴉片包稅中累積的前期資本投入到更為廣泛的生產領域中,大力發(fā)展華人資本主義,這也不可避免地帶動了荷印民族工業(yè)的發(fā)展。因此,鴉片包稅只是荷蘭殖民時期這一特定階段的特殊的華人經濟模式,我們不能將其特殊性視為其普遍性,將華人經濟視為具有殖民剝削的本質,這也是《荷印殖民政府鴉片稅收政策及其對爪哇華人社會的影響》的寫作意圖及其意義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