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1881—1936),原名周樟壽,后改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以筆名魯迅聞名于世。魯迅先生青年時代曾受進化論、尼采超人哲學和托爾斯泰博愛思想的影響。1904年初,入仙臺醫(yī)科專門學醫(yī),后從事文藝創(chuàng)作,希望以此改變國民精神。魯迅先生一生寫作計有600萬字,其中著作約500萬字,輯校和書信約100萬字。作品包括雜文、短篇小說、詩歌、評論、散文、翻譯作品。其主要代表作有:小說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詩集《野草》,雜文集《熱風》、《華蓋集》、《華蓋集續(xù)編》、《南腔北調集》、《三閑集》、《二心集》、《而已集》、《墳》等。魯迅的作品對五四運動以后的中國文學產生了深刻而廣泛的影響。毛主席評價他是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可謂知言。豐子愷(1898—1975),原名豐潤,又名豐仁,浙江桐鄉(xiāng)石門鎮(zhèn)人。中國現代畫家、散文家、美術教育家和音樂教育家、翻譯家,是一位在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藝大師。曾任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常務理事、美協(xié)上海分會主席、上海中國畫院院長、上海對外文化協(xié)會副會長等職。被國際友人譽為“現代中國最像藝術家的藝術家”。豐子愷是我國新文化運動的啟蒙者之一,早在20世紀20年代他就出版了《藝術概論》、《西洋名畫巡禮》等著作。他一生出版的著作達180多部。豐子愷風格獨特的漫畫作品影響很大,深受人們喜愛。孫立川((1950—),筆名南人,福建泉州人。中共黨員。1993年畢業(yè)于日本國立京都大學文學博士生院。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1976年在廈門大學中文系學習,后歷任教師,日本政府國費獎學金日本留學碩士生、博士生,香港中文大學嶺南學院教師、兼職講師,高級編輯。1972年開始發(fā)表作品。1990年加入中國作家協(xié)會。著有論文研究《魯迅研究扶微》、《日本研究中國現當代文學論著索引》,散文《東籬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