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勞是中國流傳至今的一種傳統(tǒng)美德,這樣的事跡在中國古代可以說不勝枚舉。即便到了今天,勤勞樸實的作風在很多中國人身上也十分常見,特別是從建國初期到現(xiàn)在,在短短60多年的時間里,中國人便用自己的勤勞將一個滿目瘡痍、百廢待興的國家建設成了一個舉世矚目的發(fā)展中強國?!‰S著中國經濟的發(fā)展,國際間的交流變得越來越頻繁,不僅有很多外國人來到中國,也有很多中國人走出國門,而這種國際間的人才流動,讓很多外國人看到了中國人的勤勞。特別是在近代,中國向國外輸出了很多勞動力,比如到澳大利亞挖煤的煤礦工人和到美國西部淘金的采礦工人,以及到東南亞的橡膠園作業(yè)的工人。這些華籍工人和現(xiàn)在國際間人才的流動從性質上有所不同,他們純粹是以付出體力勞動而獲得報酬的,所以無論再臟再累的活兒,甚至連本地那些靠出賣勞動力為生的人都不愿意做的工作,中國人卻從來都沒有退縮過?!≌怯捎谶@一原因,世界上很多國家的人們都看到了中國人勤勞、吃苦的精神。改革開放初期,為了緩解本地壓力,河北省保定市向非洲國家輸出了第一批勞動力。很快他們便在當?shù)卦铝烁?,因為他們到了非洲后看到有很多荒地,便承包下來種菜,然后再運到城市里去賣,工作既辛苦,時間又長,很多當?shù)厝硕疾辉敢庾觯袊藚s做了,并且得到了當?shù)厝说暮迷u。在隨后的10余年間,保定市每年都會向非洲各國輸送1萬多名勞動力,他們聚居在一起成為了非洲各國人盡皆知的“保定村”。只要一提起非洲的華人,絕大部分非洲人都會豎起大拇指?!”M管這些輸出的人員已經遠非最初的純勞力,但是在非洲或中東的很多國家,當?shù)氐睦习宥己軜芬夤陀弥袊?。據南非一位從事金屬開采生意的老板梅恩講,他們公司已經招募了不少華人,并且仍然在招聘華人。在他的眼里,每個中國人不僅都很勤勞能吃苦,而且為了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也極少計較工作時間的問題,經常不計報酬地主動加班。更難能可貴的是,中國人從來不參與什么罷工。而這一點,正是許多發(fā)達國家的員工所無法相比的,他們要么動輒罷工,要么就像許多南非本地的員工一樣磨洋工?!】梢哉f,勤勞、本分幾乎成了很多國家對中國人的印象。那么,理所當然,在很多外國人眼中,中國人一定會過得十分幸福,就像在唐朝時期外國人想象中的中國人的生活一樣:富足而安定。而實際上,有一些勤勞的中國人卻并沒有因為勤勞的本性而過得多么幸福。那這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據一項不完全統(tǒng)計顯示,有些中國人不但沒有很多外國人想象中的那么富足安康,而且生活質量反而并不好。比如工作時間問題。早在1886年5月1日芝加哥工人大罷工之后,美國便制定了每天8小時的工作制度,之后更是成為了國際慣例,但實際上在目前中國的很多企業(yè)里,8小時工作制依然沒有落實,即便是落實了,很多私營企業(yè)或公司也會將遠遠超出8小時工作量的任務攤派到員工身上,使得很多公司員工盡管理論上是下班了,但實際上是下班了卻不能離開崗位。這種情況同樣存在于其他行業(yè)中,如餐飲司機、售貨員、保安等服務性行業(yè),工作時間和勞動強度都很大。而在國外,包括很多私營的小商店都是每天按照8小時工作制按時上下班,這種情況在中國是極為罕見的,因為很多小店都是利用時間去賺取更多的利潤。試想,這樣勤勞的中國人能幸福嗎? 幾年前,由于能源價格的節(jié)節(jié)攀升,促使美國和歐洲很多國家都開始實行每天5到6個小時的工作制度,甚至有的國家還實行了每周4天的工作制度。但在中國,即便是法定的每周5天工作日、每天8小時工作時間的制度卻依然沒有得到落實。調查顯示,中國的人均工作時間排在世界第一位,年人均工作時間高達2200小時,而在近鄰的日本,卻只有1758小時,美國則為1610小時,歐洲發(fā)達國家則更少。在工作時間如此短的條件下,歐洲人還享有帶薪休假的待遇。和勤勞的中國人相比,那些喜歡坐在海灘上喝著紅酒曬太陽的悠閑愜意的歐洲人才是最幸福的?!〔粌H如此,據另一項調查顯示,中國的人口最多,居世界第一位,但中國的人均工資排名卻位列倒數(shù)第一,人均每小時獲得的報酬為0.8美元。而最高的德國,人均每小時獲得的報酬為30美元。美國位列中間,人均每小時也有22美元。如此懸殊的差距簡直令人咋舌,而實際上這種人均的算法本身所透露出來的,必然是會有更多遠遠低于這一水平的現(xiàn)象存在。在如此大的貧富差距之下,那些生活在金字塔底層的中國人,在他們勤勞的本性背后,究竟又隱藏著怎樣的生活呢? 正是出于一種深入探討的目的,我編寫了本書。全書共分為8章:即苦干、死干、硬干,干成了“窮忙族”;房奴、車奴、卡奴,青春被嚴重透支;孩奴、學奴、婚奴,變成了“命運奴”;人口、戶口、瓶口,大國的“三口”效應;PPI、CPI、GDP,流失了你的幸福感;自尊、自信、自愛、自強,拼成了“孤膽英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觀觀”相護;封建、迷信、無信仰,降低了生活質量。通過這8個章節(jié),我們力圖多角度、多方面地去解讀中國人的勤勞和幸福,并分析造成中國人勤勞而不幸福狀況的內在因素和外在因素。此外,本書還站在縱覽全局的高度,從國家的宏觀經濟政策出發(fā),兼顧局部微觀經濟的細節(jié)考究,以期讓讀者能夠更加全面地了解到,隱藏在那些令人樂觀的社會經濟現(xiàn)象之下的幸福與不幸的根源所在,以便讓我們能用勤勞的雙手去創(chuàng)造出真正屬于自己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