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論
意識的開端
愛或者不愛自體
自我的功能與自體
對于有反應的環(huán)境的需要
社會因素與自體
嚴重疾病的希望
共情vs應激和免疫系統(tǒng)
克服差異的壁壘
第一章 自體心理學基本概念概覽
哭求認可
自體破碎
原發(fā)性自戀中沒有“我-你”
夸大性自體
理想化的父母影像
鏡映需要
共情需要
自體客體
負面治療反應
攻擊性是一種分解產物
案例簡述
對于釋義沒有明確的反應
自體心理學模式的一些困難
第二章 自體心理學視角下的攻擊性
對不同調的攻擊
心理治療的自體客體模型
攻擊性如何消失
健康的肯定
科學顯示并不存在攻擊驅力
治療環(huán)境
案例簡述
往俄狄浦斯式釋義的拉力
夸大的護士
病人變得閃爍其詞
嚇人的飛行之旅
無助之痛
孿生關系
一次關鍵的面談
第三章 共情與自體客體
有影響力的觀察者
共情還是不共情
滿足
外科醫(yī)生還是熱情的醫(yī)生
給病人什么
……
第四章 夸大性自體:暴怒或成就的源泉
第五章 理想化
第六章 核心自體的第三個機會:通過孿生獲得三極自體
第七章 代際連續(xù)性vs懲罰性內疚
第八章 創(chuàng)傷狀態(tài):過多、過少或是錯誤的反應
第九章 特殊人群
第十章 心理治療的歡樂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