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法律理論法學法律內在邏輯的基調演變

法律內在邏輯的基調演變

法律內在邏輯的基調演變

定 價:¥28.00

作 者: 鄭智航 著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法律 理論法學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511841414 出版時間: 2012-11-01 包裝: 平裝
開本: 32開 頁數: 255 字數:  

內容簡介

  鄭智航編著的《法律內在邏輯的基調演變》講述了:在主體性支撐的現代社會,由于受主體性哲學的影響,人們愈來愈強調個人自由的解放,愈來愈強調通過運用理性來張揚自身的主體性。這種對于主體性的訴求也滲透到了人們對于法律的認識之中,并對法律提出了特殊的要求。它要求在權利領域、法律責任領域以及糾紛解決領域全面地貫徹主體性原則。這種主體性原則在法律中具體體現為在權利話語中更為強調競爭、獨自、非平等、去組織化等因素,任法律責任領域更為強調過錯、互惠以及泄憤,在糾紛解決中更為強調二元對立思維、對抗思維以及過去式思維。盡管主體性支撐的現代社會法律也強調寬容與合作、共存與共生等因素,但是占主導地位的還是前者。但是,在主體性支撐的現代社會,法律的那套內在邏輯無論是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上都存在諸多問題,并且在20世紀逐步暴露出來。特別是20世紀中葉之后,法律愈來愈成為規(guī)則統(tǒng)治的工具、泄憤的工具,法律所具有的溫情的那一面被它所具有的冷酷的那一面所掩蓋。這樣一種現實愈來愈受到了人們前所未有的詬病。重建主體性以及重建主體性支撐的現代社會法律成為了時代賦予的歷史使命。《法律內在邏輯的基調演變》將問題主要設定為西方現代社會法律內在邏輯在歷史長河中是怎樣演進的,以及這種演進給轉型中國法律現代化帶來了何種啟示和影響。

作者簡介

  鄭智航,講師,山東大學法學院。主要研究法理學和人權法學。曾在《法商研究》、《法學》、《法制與社會發(fā)展》等刊物上發(fā)表學術論文二十余篇,多篇被《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人大復印資料《法理學﹒法史學》全文轉載。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中國博士后基金項目各一項,以第一參加人身份參加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兩項。

圖書目錄

導言第一章 前現代社會法律的內在邏輯 分析 一、羅馬法的塵封與前現代社會的 法律 二、前現代社會法律內在邏輯的簡單 揭示 (一)前現代社會法律的獨語特性 (二)世俗法中的初級互惠 (三)糾紛解決機制中的斗爭崇拜 三、前現代社會法律內在邏輯的 缺陷 (一)神性對人性的壓制 (二)法律人道主義精神的缺失 (三)法律獨立性的缺乏第二章 前現代社會法律內在邏輯的現代轉型 一、前現代社會法律的內在邏輯與現代法律的開啟 (一)前現代社會法律的內在邏輯與近代國家的興起 (二)前現代社會法律的內在邏輯與權利話語的發(fā)展 (三)前現代社會法律的內在邏輯與現代適格主體的 塑造 二、現代社會主體性的張揚及其對法律的基本要求 (一)主體性支撐的現代社會的基本特質 (二)主體性支撐的現代社會對法律的基本要求第三章 主體性支撐的現代社會法律的內在邏輯 一、權利話語的內在邏輯 (一)權利話語中的競爭因素 (二)權利話語中的獨白因素 (三)權利話語中的“非平等”因素 二、法律責任的內在邏輯 (一)從結果責任到過錯責任 (二)過錯責任、互惠與法律責任的泄憤性 三、糾紛解決機制的內在邏輯 (一)職權主義訴訟模式中主客二元的對立思維 (二)當事人主義訴訟模式中的對抗思維 (三)糾紛解決機制中的過去式思維 四、主體性支撐的現代社會法律中的寬容 五、主體性支撐的現代社會法律中的組織化第四章 主體性支撐的現代社會法律內在邏輯的缺陷及 其主體間性轉向 一、主體性支撐的現代社會法律內在邏輯的理論 局限 二、主體性支撐的現代社會法律內在邏輯的制度 困境 (一)主體性支撐的現代社會權利制度的困境 (二)主體性支撐的現代社會法律責任的困境 (三)主體性支撐的現代社會糾紛解決機制的困境 三、主體間性與主體性支撐的現代社會法律內在邏輯的 轉變 (一)從主體性到主體間性 (二)主體間性與主體性重建 (三)主體間性對主體性支撐的現代社會法律內在邏輯 缺陷的彌補第五章 主體性重建及其法律的內在邏輯 一、主體性重建與權利話語的內在邏輯 (一)權利話語中國家與個人的合作 (二)權利話語中人與人的合作 (三)權利話語中的寬容 二、主體性重建與法律責任的內在邏輯 (一)法律責任對主觀過錯的寬容 (二)法律責任泄憤性的隱退 (三)法律責任中合作的社會化 三、主體性重建與糾紛解決機制的內在邏輯 (一)主體性重建過程中糾紛解決機制的概況 (二)主體性重建與糾紛解決機制中的合作 四、現代社會法律內在邏輯的演變與法律現代化第六章 現代社會法律的內在邏輯與轉型中國的法律 現代化 一、現代社會法律內在邏輯的演變對轉型中國法律現代 化的影響 二、轉型中國法律的主體性缺失 (一)權利觀念的虛無與濫觴 (二)轉型中國公民參與意識的欠缺 三、轉型中國法律的主體間性缺失 (一)中國法律現代化圖景中的形式主義訴求 (二)缺失溝通的中國法律 (三)主體間性缺席下的法院調解 四、轉型中國法律的內在邏輯 (一)轉型中國權利話語的內在邏輯 (二)轉型中國法律責任的內在邏輯 (三)轉型中國糾紛解決機制的內在邏輯結語附錄:寬容意識與權利話語的邏輯轉向參考文獻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m.shuitoufair.cn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